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心理学论文--发展心理学(人类心理学)论文--青少年心理学论文

大学生外显自尊、内隐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1 引言第9-11页
   ·问题提出第9-10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·理论意义第10页
     ·实践意义第10-11页
2 文献综述第11-18页
   ·社交焦虑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社交焦虑的涵义第11页
     ·社交焦虑的成因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社交焦虑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现状第12页
   ·外显自尊第12-13页
     ·外显自尊的涵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·外显自尊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第13页
   ·内隐自尊第13-15页
     ·内隐自尊的提出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内隐自尊的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·大学生外显自尊、内隐自尊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外显自尊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内隐自尊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第16页
   ·以往研究的不足及对本研究的启示第16-18页
3 总体研究思路第18-20页
   ·概念界定第18页
   ·研究目的第18页
   ·总体研究假设第18-19页
   ·研究工具第19-20页
     ·交往焦虑量表(Interaction Anxiousness Scale(IAS))第19页
     ·Rosenberg自尊量表(SES)第19页
     ·内隐自尊实验程序(IAT)第19-20页
4 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第20-28页
   ·研究一:大学生内隐自尊的存在性和内隐自我态度效应检验第20-25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20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20页
     ·研究对象第20页
     ·研究程序第20-23页
     ·结果预处理第23页
     ·研究结果第23-25页
   ·研究二:大学生外显自尊、内隐自尊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第25-28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25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25页
     ·研究对象第25页
     ·研究结果第25-28页
5 对研究结果的总体讨论第28-34页
   ·对内隐自尊存在性及内隐自我态度效应的验证第28-30页
   ·外显自尊、内隐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第30-31页
   ·不同社交焦虑水平的大学生的自尊的差异第31-32页
   ·社交焦虑改善及自尊水平提高策略的分析第32-34页
6 结论第34-35页
7 本研究不足及展望第35-37页
8 参考文献第37-43页
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43-44页
附录一 IAT中呈现的概念词和属性词第44-45页
附录二 IAT实验程序指导语第45-47页
附录三 外显自尊和社交焦虑的测量第47-52页
致谢第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学校资源、学校对外公关策略与学校发展现状关系的实证研究
下一篇:发展性教师评价及其在教师生涯管理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