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8页 |
绪论 | 第8-9页 |
一、中等职业学校人格目标培养存在的问题 | 第9-14页 |
(一) 传统职业教育教学观对人格目标培养的忽略 | 第10-13页 |
1、笃信课本、教参,把教条当作知识 | 第10页 |
2、“填鸭式”、“封闭式”、“强受式”和“分析式”教学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 | 第10-11页 |
3、低估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,轻视学习者心理世界的差异性 | 第11-12页 |
4、教学中对于人格培养过于简单化甚至忽略的倾向 | 第12-13页 |
(二) 传统职业教育重视“工具性”忽略“人文性” | 第13-14页 |
(三) 当今就业形式导致人格目标培养的淡化 | 第14页 |
二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人格目标的定位 | 第14-22页 |
(一) 语文学科对人格目标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| 第15-16页 |
1、语文教学活动能直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| 第15页 |
2、语文学科教学活动能间接地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| 第15-16页 |
3、语文学科能综合系统的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| 第16页 |
(二) 人格目标定位的重要性 | 第16页 |
(三) 人格目标定位的理论基础 | 第16-19页 |
1、人格特质理论 | 第17页 |
2、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| 第17-18页 |
3、人格学习理论 | 第18页 |
4、现象学人格理论 | 第18-19页 |
5、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| 第19页 |
(四) 如何正确定位人格目标 | 第19-22页 |
1、终极目标 | 第19-20页 |
2、具体目标 | 第20-22页 |
(1) 认知目标 | 第20页 |
(2) 情感目标 | 第20-21页 |
(3) 意志目标 | 第21-22页 |
(4) 自我意识目标 | 第22页 |
三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特点与人格目标培养的关系 | 第22-24页 |
(一) 中职语文教育的特点 | 第22-23页 |
(二) 语文学科的课程设置影响人格目标培养 | 第23页 |
(三) 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对人格目标培养的正面影响 | 第23-24页 |
(四) 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对人格目标培养的负面影响 | 第24页 |
四、人格目标培养与中职语文教育观念的转变 | 第24-29页 |
(一) “教育观”的转变 | 第25-26页 |
(二) “教师观”的转变 | 第26页 |
(三) “教材观”的转变 | 第26-27页 |
(四) “学生观”的转变 | 第27-29页 |
五、在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格培养目标 | 第29-34页 |
(一) 教材的选择 | 第29-31页 |
(二) 课程的设置 | 第31-32页 |
(三) 课堂教学的改进 | 第32-34页 |
六、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格目标培养的误区与应注意的问题 | 第34-39页 |
(一) 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格目标培养的误区 | 第34-37页 |
(二) 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格目标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| 第37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2页 |
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