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历史论文

近百年中国历史观念变迁与中学历史教学--以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为中心的探讨

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绪论第10-20页
 第一节 选题的意义第10-15页
  一、问题提出第10-13页
  二、研究意义第13-15页
 第二节 研究的目标与思路第15-16页
 第三节 概念界定与学术史回顾第16-20页
  一、概念界定第16-17页
  二、国内研究现状分析第17-20页
第一章 从"传统史观"到"进化史观"第20-31页
 第一节 清末中学历史教学对"传统史观"的坚持第20-22页
 第二节 "进化史观"对中学历史教学指导地位的确立及其初步修正第22-26页
  一、1912年的《中学校令施行规则》和1913年的《中学校课程标准》第23-24页
  二、1923年的《初级中学历史课程纲要》和《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文化史学纲要》第24-26页
 第三节 南京国民政府中学历史教学指导思想中的"进化史观"第26-31页
  一、1929年中学历史暂行课程标准以及此后的几次修订第26-28页
  二、1948年修订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第28-31页
第二章 "唯物史观"与"阶级斗争史观"第31-47页
 第一节 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学历史教学指导思想的改易第31-34页
 第二节 "阶级斗争史观"对"唯物史观"的取代第34-41页
  一、1956年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第35-38页
  二、1963年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第38-40页
  三、1978—1980年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第40-41页
 第三节 "唯物史观"指导地位的复归第41-47页
  一、1986—1990年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第42-43页
  二、1988—1992年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第43-45页
  三、1996—2000年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和新世纪课程标准第45-47页
第三章 从"唯物史观"到"多元史观"第47-59页
 第一节 "现代化史观"的崛起第47-50页
  一、现代化史观的内涵第47-48页
  二、1992—2000年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第48-50页
 第二节 "全球史观"的冲击第50-53页
  一、全球史观的内涵第50-51页
  二、1988—1992年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第51-52页
  三、1996—2000年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第52-53页
 第三节 "多元史观"格局的形成第53-59页
  一、文明史观的引入和应用第54-57页
  二、多元史观格局的形成第57-59页
第四章 总结与探讨第59-78页
 第一节 近百年来历史观念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第59-61页
 第二节 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中对某些历史存在的处理之我见第61-71页
  一、阶级斗争史问题第62-65页
  二、民族关系问题第65-69页
  三、如何正确看待唯物史观与新史观的关系第69-71页
 第三节 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特点第71-76页
  一、思想性第71-73页
  二、时代性第73-74页
  三、基础性第74-76页
 第四节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76-78页
结语 新形势下历史观的培养目标与方向第78-80页
参考文献第80-81页
参考论文第81-86页
致谢第86-88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8页

论文共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290名高中层次学生受虐及养育方式对人格的影响
下一篇:济南市中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