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语口语中借代的特点及其表情功能
内容摘要 | 第1-4页 |
外文摘要 | 第4-8页 |
前言 | 第8-10页 |
选题原因及意义 | 第8页 |
语料来源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借代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| 第10-15页 |
第二章 口语中借代的特点及类型 | 第15-32页 |
§2.1 借代的内涵及其与隐喻的区别与联系 | 第15-19页 |
§2.1.1 借代的内涵 | 第15-16页 |
§2.1.2 借代与隐喻的区别与联系 | 第16-19页 |
§2.2 口语的语言外特征 | 第19-20页 |
§2.3 口语借代的类型特点 | 第20-24页 |
§2.3.1 模式化的借代 | 第20-22页 |
§2.3.2 受情景制约的借代 | 第22-24页 |
§2.4 口语借代的句法特点 | 第24-25页 |
§2.5 口语中的借代模式 | 第25-32页 |
§2.5.1 代人 | 第25-28页 |
§2.5.2 代物 | 第28-30页 |
§2.5.3 代地点 | 第30页 |
§2.5.4 代时间 | 第30页 |
§2.5.5 代情景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借代在口语中的表情功能及其表现形式 | 第32-47页 |
§3.1 表情性 | 第32-34页 |
§3.2 口语的表情性 | 第34-35页 |
§3.3 借代在口语中的表情功能 | 第35-47页 |
§3.3.1 突出强调功能 | 第35-37页 |
§3.3.2 感情-评价功能 | 第37-43页 |
§3.3.2.1 借代词汇本身带有评价意义 | 第39页 |
§3.3.2.2 借代词汇本身没有评价意义 | 第39-43页 |
§3.3.3 形象功能 | 第43-47页 |
§3.3.3.1 形象的概念及其与借代的关系 | 第43-44页 |
§3.3.3.2 口语形象借代的表现形式 | 第44-47页 |
结束语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论文使用的词典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