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引言 | 第10-12页 |
·论文介绍 | 第10页 |
·论文结构 | 第10-12页 |
2 盈余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8页 |
·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| 第14-18页 |
·盈余管理存在性的研究成果 | 第14-15页 |
·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成果 | 第15-16页 |
·利用会计选择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成果 | 第16-18页 |
3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 | 第18-25页 |
·盈余管理的内涵 | 第18-19页 |
·盈余管理的特征 | 第19页 |
·盈余管理的分类 | 第19-22页 |
·按照盈余管理模式进行划分 | 第20页 |
·按照盈余管理的经济学机理分类 | 第20页 |
·按照盈余管理作用时间的长短分类 | 第20-21页 |
·按照盈余管理的具体操作手段分类 | 第21页 |
·按照盈余管理的公允性分类 | 第21-22页 |
·我国上市公司利用会计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分析 | 第22-25页 |
·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进行盈余管理 | 第22-23页 |
·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计提比例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 | 第23页 |
·利用长期资产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 | 第23页 |
·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进行盈余管理 | 第23页 |
·利用改变合并范围来进行盈余管理 | 第23-25页 |
4 会计选择与盈余管理:公允性视角 | 第25-33页 |
·会计公允的确定 | 第25-26页 |
·作为受托人责任的会计公允 | 第25页 |
·作为标准的会计公允 | 第25-26页 |
·真实性优先还是公允性优先:基于案例的分析 | 第26-28页 |
·从我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看真实性和公允性的关系 | 第27页 |
·从国际国内准则操作实践看对真实性和公允性的平衡 | 第27-28页 |
·指标剔除:寻求企业的公允利润 | 第28-29页 |
·会计选择公允性标准的探讨 | 第29-33页 |
·应收款项及其计提坏账准备的公允性标准 | 第30页 |
·累计折旧计提的公允性标准 | 第30-31页 |
·长期投资减值的公允性标准 | 第31-32页 |
·预计负债的公允性判断 | 第32页 |
·政府补助公允性判断 | 第32-33页 |
5 ST公司利用会计选择进行显失公允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研究 | 第33-47页 |
·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| 第33-35页 |
·研究设计 | 第35-37页 |
·样本选择 | 第35页 |
·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的选择 | 第35-36页 |
·变量描述 | 第36-37页 |
·实证检验与分析 | 第37-47页 |
·研究样本的获利结构统计分析 | 第37-40页 |
·研究样本相关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| 第40-41页 |
·相关指标重要性程度的因子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多元回归分析 | 第42-45页 |
·研究结论和研究局限 | 第45-47页 |
6 建立约束上市公司进行显失公允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 | 第47-50页 |
·进一步加大对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 | 第47页 |
·加大对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内容的解释和细化 | 第47-48页 |
·建议证券交易所或有关协会发布会计政策选择的指导性意见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详细摘要 | 第54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