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9页 |
1 绪论 | 第9-21页 |
·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9-13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·本项目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·Tichy 企业DNA 模型 | 第13页 |
·Baskin 企业DNA 模型 | 第13-14页 |
·企业蜕变理论 | 第14-15页 |
·周晖企业DNA 模型 | 第15-16页 |
·Neilson 企业DNA 模型 | 第16页 |
·Aurick 企业DNA 模型 | 第16-17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| 第17-21页 |
·本文研究的目的 | 第17-18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·可行性分析 | 第18-19页 |
·本文研究的创新工作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路线 | 第20-21页 |
2 企业生命理论 | 第21-23页 |
·企业进化论 | 第21-22页 |
·企业生态学 | 第22页 |
·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| 第22页 |
·企业生理学 | 第22-23页 |
3 企业 DNA 模型 | 第23-36页 |
·企业DNA 主要模型的缺陷 | 第23-25页 |
·Noel M.Tichy 模型和Ken Baskin 模型 | 第23页 |
·企业蜕变理论 | 第23-24页 |
·周晖模型 | 第24页 |
·Neilson 模型 | 第24页 |
·Aurick 模型 | 第24-25页 |
·企业DNA 研究的误区 | 第25-28页 |
·误区之一——混淆企业遗传因子、企业DNA、企业基因的概念 | 第25页 |
·误区之二——混淆企业DNA 与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 | 第25-26页 |
·误区之三——混淆企业DNA 与企业无形资源的概念 | 第26页 |
·误区之四——认为企业DNA 是企业中人力资源和资金 | 第26-27页 |
·误区之五——认为企业DNA 是企业的差异性因子 | 第27页 |
·误区之六——认为企业DNA 是企业制度和文化或者是企业制度和文化中的一部分 | 第27-28页 |
·判断企业DNA 标准的建立 | 第28页 |
·企业DNA 的识别 | 第28-30页 |
·企业DNA 的单双链 | 第30-31页 |
·企业DNA 链之间的关系 | 第31-32页 |
·企业DNA 的构建 | 第32-36页 |
·企业健康DNA 构建原理 | 第32-33页 |
·企业DNA 构建程序 | 第33-34页 |
·企业DNA 的构建主要内容 | 第34-36页 |
4 企业基因模型 | 第36-45页 |
·企业基因的概念及企业基因模型 | 第36-37页 |
·企业基因结构 | 第37-43页 |
·已有的企业DNA 碱基对模型的缺陷 | 第37-38页 |
·构成企业DNA 碱基对的条件 | 第38-39页 |
·企业DNA 碱基对的假设 | 第39-40页 |
·企业新DNA 碱基对模型的逻辑学分析 | 第40-43页 |
·企业基因特征 | 第43-45页 |
·企业基因的确定 | 第43页 |
·企业基因的异同性 | 第43-44页 |
·企业基因的稳定性 | 第44-45页 |
5 企业遗传规律 | 第45-51页 |
·企业中心法则 | 第45-47页 |
·生物中心法则 | 第45-46页 |
·企业中心法则 | 第46页 |
·企业信息传递方式 | 第46-47页 |
·企业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规律 | 第47-51页 |
·生物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| 第47-48页 |
·企业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| 第48-51页 |
6 结论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附录 | 第55页 |
A.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55页 |
B.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得奖情况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