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--分则论文--贪污贿赂罪论文

斡旋受贿行为的立法完善与司法认定--以《联合国反腐败公约》为视角

内容摘要第1-6页
Abstracts第6-12页
引言第12-15页
第一章 斡旋受贿行为的立法完善研究第15-26页
 一、《联合国反腐败公约》中影响力交易罪解析第15-19页
  (一) 从事影响力交易的主体第15-16页
  (二) 影响力交易的交易物第16-17页
  (三) 影响力的表现形式第17-18页
  (四) 影响力交易行为的保护法益第18-19页
 二、影响力交易行为与斡旋受贿行为的立法比较第19-22页
  (一) 主体要件比较第19-20页
  (二) 影响力来源比较第20-21页
  (三) 受影响对象比较第21-22页
 三、完善我国斡旋受贿行为的立法思考第22-26页
  (一) 主体范围的完善第22-24页
  (二) 描述交易的完善第24-25页
  (三) 影响对象范围的完善第25-26页
第二章 斡旋受贿行为的司法认定分析第26-46页
 一、斡旋受贿行为在刑法中的地位(从整体上把握斡旋受贿行为)第26-31页
  (一) 斡旋受贿概念辨析第26-27页
  (二) 斡旋受贿行为在刑法中地位的确定——"独立成罪"或"特殊形式"第27-29页
  (三) 从交易性本质上把握斡旋受贿行为第29-31页
 二、斡旋受贿中"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"的理解第31-38页
  (一) "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"含义的理解第31-33页
  (二) 斡旋受贿中"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"与普通受贿中"利用职务之便"的区别第33-35页
  (三) 结合案例辨析"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"第35-38页
 三、斡旋受贿中"谋取不正当利益"的理解第38-44页
  (一) "谋取不正当利益"要件存在合理性评析第38-40页
  (二) "不正当利益"含义的理解第40-43页
  (三) "谋取"性质的定位第43-44页
 四、斡旋受贿行为与介绍贿赂行为的界限第44-46页
  (一) 客观表现不同第45页
  (二) 故意内容不同第45页
  (三) 犯罪主体不同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49页

论文共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企业DNA及遗传规律研究
下一篇:房地产投资信托在我国的发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