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5页 |
·课题提出的背景 | 第8-10页 |
·我国废旧家电产品进入报废高峰期 | 第8页 |
·废旧家电如不适当处理对环境污染严重 | 第8页 |
·废旧家电含有大量的宝贵资源 | 第8-9页 |
·我国废旧家电的回收处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| 第9页 |
·进行废旧家电回收管理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0-11页 |
·EPR | 第10-11页 |
·废旧家电 | 第11页 |
·逆向物流 | 第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发展综述 | 第11-13页 |
·国外研究发展综述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研究发展综述 | 第12-13页 |
·本文的思路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废旧家电的逆向物流概述 | 第15-24页 |
·逆向物流概述 | 第15-20页 |
·逆向物流的定义及特征 | 第15-16页 |
·逆向物流产生原因 | 第16-17页 |
·逆向物流的构成 | 第17-19页 |
·企业的成功实践--天津移动启动“绿箱子环保计划” | 第19-20页 |
·废旧家电的逆向物流 | 第20-24页 |
·废旧家电 | 第20页 |
·废旧家电回收特征 | 第20-21页 |
·废旧家电产品回收的一般活动 | 第21-24页 |
第三章 国内外废旧家电回收现状 | 第24-33页 |
·国外废旧家电产品回收经验 | 第24-28页 |
·美国:通过立法促进废旧家电产品回收利用 | 第24页 |
·日本:制造商、销售商和消费者共同付费,生产者最终负责制 | 第24-26页 |
·德国:生产者责任制 | 第26页 |
·法国:谁生产、谁销售、谁使用、谁负责相关环保费用 | 第26-27页 |
·借鉴 | 第27-28页 |
·我国废旧家电回收现状 | 第28-33页 |
·回收法规现状 | 第28页 |
·回收渠道现状 | 第28-29页 |
·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现状 | 第29-31页 |
·公众的环保意识现状 | 第31页 |
·正规废旧家电回收渠道不够完善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基于EPR 的我国废旧家电回收处理 | 第33-49页 |
·EPR 的起源 | 第33-34页 |
·EPR 的理论基础 | 第34-36页 |
·外部性内部化理论 | 第34-35页 |
·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| 第35-36页 |
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36页 |
·生产者延伸责任制的形式 | 第36-38页 |
·产品链参与主体在家电回收中的责任划分 | 第38-43页 |
·生产者责任 | 第38-39页 |
·分销者责任 | 第39-41页 |
·政府责任 | 第41-42页 |
·消费者责任 | 第42页 |
·个体小贩的责任 | 第42-43页 |
·确保参与主体履行责任的激励机制 | 第43-47页 |
·经济激励机制 | 第44-45页 |
·非经济激励机制 | 第45-47页 |
·案例:天津和昌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| 第47-49页 |
·基本概况 | 第47页 |
·回收网络渠道建设 | 第47-49页 |
第五章 生产者最终负责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模式 | 第49-55页 |
·废旧家电回收的自营方式分析 | 第49-51页 |
·定义 | 第49页 |
·优缺点 | 第49-50页 |
·自营方式的适用范围及企业实践 | 第50-51页 |
·废旧家电的联合经营方式 | 第51-52页 |
·定义 | 第51页 |
·优缺点 | 第51-52页 |
·联营方式的适用范围及企业实践 | 第52页 |
·废旧家电的外包方式 | 第52-55页 |
·定义 | 第52-53页 |
·优缺点 | 第53页 |
·外包方式的适用范围及企业实践 | 第53-55页 |
第六章 结束语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