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一、绪论 | 第9-18页 |
(一)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1. 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2.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二) 产业集群演进问题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 国外集群演进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2. 国内学者集群演进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(三)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| 第15-16页 |
(四)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| 第16-18页 |
二、产业集群嬗变理论概述 | 第18-25页 |
(一) 产业集群的内涵 | 第18-21页 |
(二) 产业集群嬗变机理 | 第21-22页 |
(三) 产业集群嬗变阶段 | 第22-24页 |
(四) 小结 | 第24-25页 |
三、产业集群嬗变动力 | 第25-40页 |
(一) 集群嬗变动力机制概述 | 第25-31页 |
1. 内部驱动观 | 第26-27页 |
2. 外部驱动观 | 第27-28页 |
3. 协同驱动观 | 第28-30页 |
4. 对于集群嬗变动力机制研究的简评 | 第30-31页 |
(二) 核心层原动力 | 第31-35页 |
1. 学习行为 | 第32-33页 |
2. 知识累积 | 第33-34页 |
3. 创新能力 | 第34-35页 |
(三) 内圈层互动力 | 第35-37页 |
(四) 外圈层推动力 | 第37-38页 |
1. 研究机构 | 第37页 |
2. 地方政府 | 第37-38页 |
3. 公共服务机构 | 第38页 |
(五) 竞争者压力内化 | 第38-39页 |
(六) 小结 | 第39-40页 |
四、产业集群演化嬗变与模式选择 | 第40-56页 |
(一) 产业集群演化的一般性分析 | 第40-43页 |
1. 演化的内涵 | 第40页 |
2. 产业集群演进的生命周期视角 | 第40-42页 |
3. 单个集群演化:集群收益、集群成本以及最优集群规模分析 | 第42-43页 |
(二) 相邻集群演化发展的特殊性分析 | 第43-50页 |
1. 相邻集群的内涵 | 第43-44页 |
2. 演化机制 | 第44-48页 |
3. 演化效应 | 第48-50页 |
(三) 产业集群的嬗变模式选择 | 第50-55页 |
1. 集群嬗变模式概述 | 第50-51页 |
2. 发展型模式 | 第51-52页 |
3. 停滞型模式 | 第52-53页 |
4. 转移型模式 | 第53-54页 |
5. 衰败型模式 | 第54-55页 |
(四) 小结 | 第55-56页 |
五、相邻集群演化与嬗变的案例分析 | 第56-66页 |
(一) 濮院羊毛衫产业集群发展演化的案例分析 | 第56-60页 |
1. 概况 | 第56-57页 |
2. 濮院毛衫业集群的发展演化轨迹 | 第57-58页 |
3. 濮院毛衫业集群发展的动力系统解读 | 第58-60页 |
(二) 洪合羊毛衫产业集群发展演化的案例分析 | 第60-63页 |
1. 概况 | 第60-61页 |
2. 洪合毛衫业集群的发展演化轨迹 | 第61-62页 |
3. 洪合毛衫业集群发展的动力系统解读 | 第62-63页 |
(三) 两个集群相邻演化的比较 | 第63-65页 |
1. 共同特征分析 | 第63页 |
2. 演化的差异性比较 | 第63-65页 |
3. 启示 | 第65页 |
(四) 小结 | 第65-66页 |
六、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| 第66-73页 |
(一) 发展型产业集群的推进措施 | 第66-68页 |
(二) 停滞型产业集群的推动方式 | 第68-69页 |
(三) 转移型产业集群的治理办法 | 第69-71页 |
(四) 衰败型产业集群的救治对策 | 第71-73页 |
七、结论和展望 | 第73-75页 |
(一) 主要结论 | 第73-74页 |
(二) 展望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9页 |
图表索引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1-83页 |
附件:本论文实地调研的产业集群图景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