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金融、银行体制论文

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不对称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引言第10-13页
 一、论文的立题背景第10页
 二、论文的研究思路第10-11页
 三、论文的研究要点第11页
 四、论文的研究范畴第11-12页
 五、论文的研究意义第12-13页
第一部分 金融制度领域的初步探讨第13-15页
 一、金融交易费用及金融制度安排第13页
 二、对于金融制度的划分以及现实体现第13-15页
第二部分 金融制度变迁理论第15-27页
 一、国外金融制度变迁的理论研究第15-17页
  1、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第15-16页
  2、金融制度设计的研究第16-17页
 二、博弈理论的初步阐述第17-19页
  1、博弈理论及其前提假定第17-18页
  2、对制度变迁博弈分析的研究方法及分析工具第18-19页
 三、非正式规则下的博弈分析第19-23页
  1、经济人博弈的一般性框架第19-20页
  2、纳什均衡和子博弈精炼均衡—非正式规则产生的基础第20-21页
  3、博弈论中非正式规则的特征第21-23页
  4、非正式规则变迁的博弈论描述第23页
 四、金融制度变迁中的利益集团活动第23-27页
  1、S-P-B模型第24-25页
  2、利益集团活动与金融制度变迁第25-27页
第三部分 中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不对称分析第27-49页
 一、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分析第27-29页
  1、建国初期至1978年的金融制度变迁第27-28页
  2、1978 年至90年代初的金融制度变迁第28页
  3、90 年代初至今的金融制度变迁第28-29页
 二、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第29-30页
  1、强制性第29页
  2、渐进性第29页
  3、滞后性第29-30页
 三、中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不对称分析第30-38页
  1、我国金融安排的一般性描述第30-31页
  2、我国金融体制中的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形成分析第31-33页
  3、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系统所产生的体制冲突第33-34页
  4、中国经济与金融关系的结构性矛盾第34-35页
  5、中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不对称状况探讨第35-36页
  6、中国的非正规金融安排第36-38页
 四、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作用的实例分析第38-40页
  1、温州经济发展与正规金融第38-39页
  2、温州经济发展与非正规金融第39-40页
  3、温州二元金融模式的启示第40页
 五、中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不对称与利益集团活动第40-43页
  1、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利益主体第41页
  2、中国金融市场的利益集团的行为分析第41-43页
 六、中国金融制度的变迁方向第43-49页
  1、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第43页
  2、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两种方向第43-44页
  3、在两种制度变迁方向中的金融不对称第44-45页
  4、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第45-46页
  5、非正规金融的正规化对金融制度变迁的影响第46-49页
第四部分 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第49-52页
 一、本文的主要结论第49-50页
 二、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第50-52页
  1、调整政府定位,转变政府职能第51页
  2、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改革,促进金融制度向市场化转型第51页
  3、推进金融市场不断开放,增强市场金融服务能力第51页
  4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,增加金融活动透明度第51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4页
致谢第54-55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外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比较研究
下一篇:产业集群嬗变动力与模式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