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公司治理的核心-董事会 | 第10-19页 |
一、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| 第10-12页 |
(一) 公司治理的概念及模式 | 第10-12页 |
(二) 董事会的地位 | 第12页 |
二、建立董事会的理论基础 | 第12-13页 |
(一) 委托-代理理论 | 第12-13页 |
(二) 利益相关者理论 | 第13页 |
三、董事会的类型与构成 | 第13-14页 |
四、董事会的职能与董事职责 | 第14-16页 |
(一) 董事会的职能 | 第14-15页 |
(二) 董事的职责 | 第15-16页 |
五、董事会的特征 | 第16-18页 |
(一) 独立性特征 | 第16页 |
(二) 行为特征 | 第16-17页 |
(三) 激励特征 | 第17页 |
(四) 稳定性特征 | 第17页 |
(五) 年龄与知识结构特征 | 第17-18页 |
六、董事会的工作规程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日美瑞三国董事会与我国董事会的比较及借鉴 | 第19-29页 |
一、日本董事会 | 第19-22页 |
(一) 董事会的特点 | 第19-21页 |
(二) 评价 | 第21-22页 |
二、美国董事会 | 第22-24页 |
(一) 董事会特点 | 第22-24页 |
(二) 评价 | 第24页 |
三、瑞典董事会 | 第24-26页 |
(一) 董事会的特点 | 第24-25页 |
(二) 评价 | 第25-26页 |
四、三国董事会与我国董事会的比较及借鉴 | 第26-29页 |
(一) 三国董事会与我国董事会的比较 | 第26-27页 |
(二) 借鉴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国有企业董事会存在的问题及治理 | 第29-37页 |
一、国有企业董事会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1页 |
(一) 股权结构不合理 | 第29-30页 |
(二) 董事选举制度不完善 | 第30页 |
(三) 董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| 第30-31页 |
(四) 董事会的业绩评价制度不奏效 | 第31页 |
二、完善我国国有企业董事会机制的建议 | 第31-37页 |
(一) 改造国有股权 | 第31-33页 |
(二) 优化董事会成员结构 | 第33-34页 |
(三) 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| 第34页 |
(四) 建立定期有效的业绩评价制度和公告制度 | 第34-35页 |
(五) 设立各种专门委员会 | 第35-36页 |
(六) 完善董事会治理机制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国有企业独立董事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| 第37-44页 |
一、国有企业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37-40页 |
(一) 内部人控制 | 第37-38页 |
(二)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功能冲突 | 第38页 |
(三) 独立董事市场不成熟 | 第38页 |
(四) 独立董事的责权利不明确 | 第38-39页 |
(五) 独立董事比例小,没有制度保障,难以发挥相应作用 | 第39页 |
(六) 独立董事知识缺乏,精力分散 | 第39-40页 |
二、逐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具体对策 | 第40-44页 |
(一) 协调监事与独立董事之间的功能冲突 | 第40-41页 |
(二) 打造独立董事市场,完善相关制度条件 | 第41页 |
(三)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,明确独立董事的责权利 | 第41-42页 |
(四) 适当提高独立董事的比例 | 第42页 |
(五) 明确独立董事应具备的资格 | 第42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后记 | 第46-47页 |
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| 第47页 |
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