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8页 |
| 1 研究性学习综述 | 第8-14页 |
| ·“研究性学习”的概念及内涵 | 第8-9页 |
| ·研究性学习概念的扩展 | 第9-10页 |
| ·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意义 | 第10-12页 |
| ·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价值 | 第10-12页 |
| ·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价值 | 第12页 |
| ·“研究性学习”、研究型课程与地理课程 | 第12-14页 |
| ·研究性学习与研究型课程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性学习与地理课程 | 第13-14页 |
| 2 研究性学习产生的背景及地理课程改革 | 第14-22页 |
| ·国外及港台地区研究性学习及对我国的启发 | 第14-17页 |
| ·美国的研究性学习 | 第14页 |
| ·法国的研究性学习 | 第14-15页 |
| ·香港地区的研究性学习 | 第15页 |
| ·台湾地区的研究性学习 | 第15页 |
| ·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| 第15-16页 |
| ·国际地理教育发展改革总趋势 | 第16-17页 |
| ·“课改工程”与“研究性学习” | 第17-22页 |
| ·地理新课程召唤学习方式的变革 | 第17-18页 |
| ·新课程改革为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平台 | 第18-19页 |
| ·地理学科特点更有利于开展研究性学习 | 第19-20页 |
| ·地理新教材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| 第20-21页 |
| ·“研究性学习”——地理课程目标中学科、社会、学生三要素的有效结合 | 第21-22页 |
| 3 现代学习理论与地理研究性学习 | 第22-28页 |
| ·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与地理研究性学习 | 第22-24页 |
| ·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| 第22-23页 |
| ·认知学习理论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运用 | 第23-24页 |
| ·信息加工理论与地理研究性学习 | 第24-25页 |
| ·信息加工的理论依据及学习策略 | 第24页 |
| ·信息加工理论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运用 | 第24-25页 |
| ·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地理研究性学习 | 第25-26页 |
| ·人本主义关于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| 第25页 |
| ·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启示 | 第25-26页 |
| 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地理研究性学习 | 第26页 |
| 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| 第26页 |
| ·建构主义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启示 | 第26页 |
| ·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| 第26-28页 |
| 4 我国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| 第28-32页 |
| ·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广泛内容 | 第28-29页 |
| ·与地理教材有关的内容 | 第28页 |
| ·与生活环境有关的内容 | 第28-29页 |
| ·与其他学科相关的内容 | 第29页 |
| ·“地理研究性学习”在基础地理教育中的价值取向、目标定位和教育功能 | 第29-31页 |
| ·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 | 第29页 |
| ·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| 第29-30页 |
| ·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教育功能 | 第30-31页 |
| ·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2页 |
| ·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问题 | 第31-32页 |
| ·课题立题不切实际、立题的切口太大 | 第32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不切合实际 | 第32页 |
| ·课题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够密切 | 第32页 |
| ·学校管理不能到位 | 第32页 |
| 5 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两个关键问题——科学选题与科学评价 | 第32-39页 |
| ·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来源 | 第33-36页 |
| ·由地理教材引伸出地理研究性课题 | 第33-34页 |
| ·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研究性课题 | 第34-35页 |
| ·从乡土地理中挖掘地理研究性课题 | 第35-36页 |
| ·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科学评价 | 第36-39页 |
| ·遵循的原则 | 第36-37页 |
| ·评价的内容 | 第37页 |
| ·评价的方法 | 第37-38页 |
| ·成果的评价 | 第38-39页 |
| 6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证研究——甘肃省示范性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评价 | 第39-55页 |
| ·甘肃开展研究性学习情况简介 | 第39-40页 |
| ·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| 第40-46页 |
| ·外部制约因素 | 第40-41页 |
| ·内部影响因素 | 第41-46页 |
| ·对策与建议 | 第46-55页 |
| ·加大宣传力度,提高社会认同度 | 第46-37页 |
| ·政策保障,经费支持,社会关注 | 第37-47页 |
| ·加强培训,转变教育观念 | 第47-49页 |
| ·开发课程资源,创造实施条件 | 第49-51页 |
| ·完善组织管理,提供实施保障 | 第51-52页 |
| ·改进评价制度,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 | 第52-53页 |
| ·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 | 第53-55页 |
| 附录:西北师大附中近几年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#Ⅲ | 第55-56页 |
| 标注 | 第56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| 后记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