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英文摘要 | 第7-9页 |
前言 | 第9-11页 |
一、 汉末至南北朝对《孔雀东南飞》的接受 | 第11-19页 |
(一) 《孔雀东南飞》的写定时间和写作之接受 | 第11-13页 |
(二) 《孔雀东南飞》在魏晋六朝的流传和接受 | 第13-16页 |
(三) 徐陵《玉台新咏》选录《孔雀东南飞》之接受 | 第16-17页 |
(四) 《文选》、刘勰、钟嵘不选、不论、不品《孔雀东南飞》原因简说 | 第17-19页 |
二、 唐代对《孔雀东南飞》的接受 | 第19-32页 |
(一) 《孔雀东南飞》在唐代的流传 | 第19-22页 |
(二) 唐代接受《孔雀东南飞》的三种形式 | 第22-27页 |
(三) 李康成对《孔雀东南飞》的仿作(一种推测) | 第27页 |
(四) 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对《孔雀东南飞》的接受 | 第27-31页 |
(五) 从古诗到乐府的体裁转变 | 第31-32页 |
三、 宋代对《孔雀东南飞》的接受 | 第32-37页 |
(一) 理学对宋代接受《孔雀东南飞》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(二) 对《孔雀东南飞》艺术成就的认识 | 第34-36页 |
(三) 诗词创作对《孔雀东南飞》的化用 | 第36页 |
(四) 选本所展现的评价 | 第36-37页 |
四、 明代对《孔雀东南飞》的接受 | 第37-45页 |
(一) 唯《孔雀东南飞》是崇 | 第38-39页 |
(二) 《孔雀东南飞》“读法”论 | 第39-41页 |
(三) 王世贞对《孔雀东南飞》的仿作 | 第41-43页 |
(四) 陆时雍对《孔雀东南飞》的批评 | 第43-45页 |
五、 清代对《孔雀东南飞》的接受 | 第45-54页 |
(一) 《孔雀东南飞》乐府体裁论 | 第45-46页 |
(二) 对《孔雀东南飞》“守节”主题的进一步引申 | 第46-48页 |
(三) 对《孔雀东南飞》叙事手法的评价 | 第48-51页 |
(四) 《孔雀东南飞》人物语言论 | 第51页 |
(五) 对《孔雀东南飞》的再批评 | 第51-54页 |
注释 | 第54-60页 |
参考书目 | 第60-62页 |
附录 | 第62-63页 |
后记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