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微电子学、集成电路(IC)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制造工艺论文

塑料封装球栅阵列温度循环可靠性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7页
英文摘要第7-8页
第一章 绪论第8-28页
 1.1 集成电路的发展与电子封装第8-12页
  1.1.1 集成电路的发展第8-9页
  1.1.2 电子封装的目的、功能及分层第9-10页
  1.1.3 电子封装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第10-12页
 1.2 电子封装的新宠儿—球栅阵列封装(BGA)第12-19页
  1.2.1 BGA基本介绍第12-13页
  1.2.2 塑料封装球栅阵列—PBGA第13-19页
 1.3 BGA器件的可靠性第19-26页
  1.3.1 可靠性实验分类第20页
  1.3.2 BGA焊点失效的一般规律第20-21页
  1.3.3 现有文献对PBGA可靠性的研究第21-24页
  1.3.4 常用的改善BGA器件的方法第24-25页
  1.3.5 底充胶在C4技术中的应用第25-26页
 1.4 半导体器件以及集成电路的失效分析技术第26-27页
 1.5 本论文的目的以及研究内容第27-28页
第二章 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第28-36页
 2.1 实验原理第28-32页
  2.1.1 PBGA器件内的热膨胀失配以及由此产生的应力集中第28页
  2.1.2 温度循环(冲击)实验第28-29页
  2.1.3 染色剂渗透实验第29页
  2.1.4 失效样品的剖样以及金相观察第29页
  2.1.5 焊料溶解实验第29页
  2.1.6 EDX成分分析的原理简介第29-30页
  2.1.7 C-SAM检测界面分层原理简介第30-32页
 2.2 本试验的样品简介第32-34页
 2.3 试验设备及试验条件第34-36页
  2.3.1 温度循环试验第34页
  2.3.2 金相样品的制备及观察第34-35页
  2.3.3 染色剂渗透试验第35-36页
第三章 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6-57页
 3.1 裂纹萌生以及焊点的寿命第36-39页
  3.1.1 无底层填料样品第36-37页
  3.1.2 有底层填料样品第37-39页
 3.2 焊料组织粗化第39-42页
  3.2.1 未充胶样品不同循环周次的样品组织粗化比较图第39页
  3.2.2 同一循环周次,充胶样品和未充胶样品的组织粗化比较第39-41页
  3.2.3 金属学原理对焊点组织粗化的解释第41-42页
 3.3 染色剂渗透实验结果以及微裂纹在焊点阵列中的分布情况第42-46页
  3.3.1 500周循环的未充胶样品的染色实验结果第42-46页
  3.3.2 1000周循环的未充胶样品染色实验结果第46页
 3.4 染色实验和金相切片实验结果的结合的必要性第46-47页
 3.5 Ni-Sn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第47-54页
  3.5.1 金属间化合物在微焊接中的作用第47-48页
  3.5.2 断口分析实验第48页
  3.5.3 实验结果第48-52页
  3.5.4 对金属间化合物成分的再讨论第52-53页
  3.5.5 断裂的分类第53-54页
 3.6 热循环过程中芯片粘接层分层第54-56页
  3.6.1 C-SAM技术检测界面分层原理简介第54-56页
  3.6.2 对芯片粘接层分层的讨论第56页
 3.7 本章总结及讨论第56-57页
第四章 焊点应力应变分析第57-64页
 4.1 二维有限元模型第57页
 4.2 构成BGA焊点的各部分材料模式的确定第57-59页
 4.3 应力应变模拟结果分析第59-63页
  4.3.1 同一时刻三个焊球的应力应变值比较第60-61页
  4.3.2 整个温度循环过程中焊球的应力应变值比较第61-63页
 4.4 本章结论第63-64页
第五章 论文总结及对PBGA的展望第64-67页
 5.1 结论第64-65页
 5.2 对PBGA未来的展望第65-67页
附录第67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0页
致谢第70-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农田土壤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研究
下一篇:面向语言学研究的大规模汉语生语料库检索工具CCRL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