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物理论文

高中物理教学中前置生成式问题解决模式的实践与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第一章 前言第10-14页
 第一节 研究意义第10-12页
  一、 现实意义第10页
  二、 教学模式符合物理课程标准第10-11页
  三、 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第11-12页
  四、 教学案例可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第12页
 第二节 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2-14页
  一、 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第12-13页
  二、 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3-14页
第二章 理论基础第14-22页
 第一节 心理学基础第14-15页
  一、 试误说第14页
  二、 顿悟说第14页
  三、 信息加工理论第14-15页
 第二节 学习理论第15-22页
  一、 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第15-19页
  二、 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第19-20页
  三、 多元智能理论第20-22页
第三章 问题解决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第22-36页
 第一节 高中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现状的调查与问题分析第22-23页
 第二节 实践研究的总体设想第23-24页
  一、 准实验设计第23页
  二、 问卷调查第23页
  三、 研究方法第23页
  四、 操作程序第23页
  五、 数据整理与统计方法第23-24页
 第三节 准实验设计与研究第24-27页
  一、 被试第24页
  二、 实验内容第24页
  三、 实验变量第24-25页
  四、 实验步骤第25页
  五、 实验材料第25-26页
  六、 资料整理第26页
  七、 结果分析第26-27页
 第四节 问卷调查研究第27-36页
  一、 基本设计第27页
  二、 材料第27页
  三、 实施过程第27页
  四、 统计方法第27-28页
  五、 结果分析第28-36页
第四章 教学设计第36-48页
 第一节 问题的内涵第36-37页
  一、 问题的含义第36页
  二、 问题的类型第36-37页
 第二节 问题解决的含义和过程第37-40页
  一、 问题解决的含义第37-38页
  二、 问题解决的过程第38-39页
  三、 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39-40页
  四、 前置生成式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过程第40页
 第三节 问题的设置第40-48页
  一、 问题连续体第40-41页
  二、 提问的策略第41页
  三、 问题情境的创设第41-43页
  四、 前置性问题的典型案例第43-46页
  五、 生成问题的典型案例第46-48页
第五章 前置生成式问题解决模式的案例设计第48-72页
 第一节 单摆第48-54页
  一、 教材分析第48页
  二、 学情分析第48页
  三、 设计思路第48-49页
  四、 教学重点第49页
  五、 教学难点第49页
  六、 教学目标第49-50页
  七、 教具准备第50页
  八、 教学过程第50-54页
 第二节 交变电流是怎样产生的第54-58页
  一、 教学过程的七要素第54页
  二、 教学设计案例第54-58页
 第三节 光的折射定律第58-66页
  一、 教材分析第58页
  二、 学情分析第58页
  三、 设计思路第58页
  四、 教学重点第58-59页
  五、 教学难点第59页
  六、 教学目标第59-60页
  七、 教具准备第60页
  八、 教学过程第60-66页
 第四节 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——碰撞第66-72页
  一、 教材分析第66页
  二、 学习现状第66页
  三、 教学设想第66-67页
  四、 教学目标第67页
  五、 教学流程第67-72页
第六章 结论与反思第72-74页
 一、总结第72页
 二、反思第72-74页
参考文献第74-76页
附录第76-83页
致谢第83-85页
公开发表的论文第85页

论文共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自主课堂构建之影响因素研究
下一篇:漳州城乡初级中学体育课程运动领域目标的达成度及影响因素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