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微型电动轿车车身骨架有限元及试验分析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汽车车身结构分析 | 第10-13页 |
·车身结构概述 | 第10-11页 |
·车身结构有限元分析 | 第11-12页 |
·车身结构试验分析 | 第12-13页 |
·车身结构试验内容 | 第12页 |
·车身结构试验技术及设备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外电动汽车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内容和意义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车身骨架结构分析的有限元理论 | 第17-24页 |
·有限元发展历程与趋势 | 第17-18页 |
·有限元的基本思想 | 第18页 |
·有限元的基本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有限元分析一般过程 | 第19-22页 |
·平面问题和薄板弯曲 | 第22-24页 |
第三章 车身骨架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| 第24-36页 |
·相关软件介绍 | 第24-26页 |
·CAD软件 UG | 第24页 |
·前处理软件ALTAIR/HYPERMESH | 第24-25页 |
·NASTRAN软件介绍 | 第25-26页 |
·建立车身骨架结构几何模型 | 第26页 |
·某微型电动轿车整车技术参数 | 第26-27页 |
·车身骨架有限元建模方法和原则 | 第27-28页 |
·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建立过程 | 第28-35页 |
·几何模型的简化 | 第28-30页 |
·单位制及材料的性能 | 第30页 |
·单元选择与网格划分 | 第30-31页 |
·模型规模控制 | 第31-32页 |
·模型质量控制 | 第32-34页 |
·载荷处理 | 第34页 |
·焊点处理 | 第34-3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车身骨架静态分析及试验研究 | 第36-50页 |
·车身骨架评价指标 | 第36-37页 |
·车身骨架强度评价指标 | 第36-37页 |
·车身骨架刚度评价指标 | 第37页 |
·刚度分析原理 | 第37-38页 |
·弯曲刚度 | 第37-38页 |
·扭转刚度 | 第38页 |
·计算工况的选择与分析 | 第38-44页 |
·水平弯曲工况分析 | 第38-42页 |
·空载弯曲工况 | 第38-41页 |
·满载弯曲工况 | 第41-42页 |
·弯扭组合工况分析 | 第42-44页 |
·车身结构强度与刚度试验方法 | 第44-48页 |
·试验仪器及要求 | 第45-47页 |
·选择测试点位置 | 第45页 |
·应变片、导线和测量仪器 | 第45-46页 |
·对车身的要求 | 第46-47页 |
·轿车车身结构静态刚度台架试验 | 第47-48页 |
·静态扭转刚度测量 | 第47页 |
·静态弯曲刚度测量 | 第47-48页 |
·试验数据采集 | 第48页 |
·静态扭转工况 | 第48页 |
·静态弯曲工况 | 第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五章 车身骨架模态分析及试验研究 | 第50-67页 |
·模态分析简介 | 第51-52页 |
·模态分析理论基础及评价方法 | 第52-55页 |
·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| 第52-54页 |
·模态分析求解方法及步骤 | 第54-55页 |
·模态计算目的 | 第55页 |
·模态评价方法 | 第55页 |
·车身结构模态分析 | 第55-62页 |
·车身骨架模态分析模型的建立 | 第55-56页 |
·模态计算的边界条件确定 | 第56页 |
·模态分析结果 | 第56-62页 |
·模态分析评价 | 第62页 |
·车身骨架试验模态分析 | 第62-66页 |
·测量和分析系统 | 第63-64页 |
·试验步骤 | 第64-65页 |
·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| 第65-66页 |
·有限元模型精度验证 | 第6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·工作总结 | 第67页 |
·不足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附录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