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和谐教学的探讨与反思
| 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前言 | 第7-12页 |
| 一、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7-8页 |
| 二、文献综述 | 第8-11页 |
| 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一、“和谐”与“和谐教学” | 第12-15页 |
| (一) 和谐的诠释 | 第12页 |
| (二) 和谐教学的定义 | 第12-15页 |
| 二、和谐教学的理论基础 | 第15-19页 |
| (一) 哲学基础 | 第15-16页 |
| (二) 社会学基础 | 第16页 |
| (三) 心理学基础 | 第16-17页 |
| (四) 多元智能理论基础 | 第17-19页 |
| 三、和谐教学的发展史 | 第19-24页 |
| (一) 和谐教学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| 第19-20页 |
| (二) 和谐教学思想在西方的发展 | 第20-22页 |
| (三) 和谐教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| 第22-24页 |
| 四、教学中各要素的和谐 | 第24-39页 |
| (一)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和谐教学的前提 | 第24-26页 |
| (二) 教师与教材、教学方法的和谐 | 第26-30页 |
| (三) 学生与教材、教学方法的和谐 | 第30-33页 |
| (四) 学生与学生关系的和谐 | 第33-35页 |
| (五) 和谐教学的基本原则 | 第35-39页 |
| 五、实现和谐教学的尝试——以英语教学为例 | 第39-51页 |
| (一) 自学——指导教学模式 | 第39-40页 |
| (二) “互动式”教学模式 | 第40-43页 |
| (三) 任务型教学模式 | 第43-51页 |
| 结语 | 第51-5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4-55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55-56页 |
| 后记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