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1页 |
| 文献综述 | 第11-33页 |
| 1、青砖茶概况 | 第11-13页 |
| ·青砖茶的由来 | 第11-12页 |
| ·青砖茶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效 | 第12页 |
| ·青砖茶的生产与传播 | 第12-13页 |
| 2、砖茶中微生物的研究 | 第13-17页 |
| ·黑茶和砖茶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 | 第14-15页 |
| ·砖茶渥堆中微生物的变化和作用 | 第15-17页 |
| 3、青砖茶中的微生物 | 第17页 |
| 4、微生物对茶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| 第17-20页 |
| ·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| ·微生物对茶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| 第18-19页 |
| ·微生物对砖茶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| 5、真菌分类鉴定最新趋势和发展方向 | 第20-24页 |
| ·真菌分类概述 | 第20-22页 |
| ·散囊菌(Eurotium spp.)的研究进展 | 第22-23页 |
| ·散囊菌的分类鉴定 | 第23-24页 |
| 6、微生物色素的研究概况及其进展 | 第24-27页 |
| ·黄色素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| 第26-27页 |
| ·黄色素稳定性研究 | 第27页 |
| 7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研究内容 | 第27-2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28-33页 |
| 第一章 青砖茶中微生物的分离、培养及其数量的调查 | 第33-45页 |
| 1 材料和方法 | 第34-36页 |
| ·供试茶样的来源与保存 | 第34-35页 |
| ·茶样的处理 | 第35页 |
| ·茶样中微生物的分离 | 第35页 |
| ·分离菌株的纯化和保存 | 第35-36页 |
| ·不同加工阶段茶样中真菌分离频率的调查 | 第36页 |
| ·微生物种群数量的调查 | 第36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36-43页 |
| ·茶样中真菌的分离和培养 | 第36-39页 |
| ·茶样中"金花菌"的分离和培养 | 第39页 |
| ·茶样中放线菌的分离和培养 | 第39-40页 |
| ·茶样中细菌的分离和培养 | 第40页 |
| ·微生物的数量及其区系分析 | 第40-41页 |
| ·青砖茶中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 | 第41-43页 |
| 3 讨论 | 第43-4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4-45页 |
| 第二章 青砖茶中主要分离真菌的形态学特征 | 第45-57页 |
| 1 材料和方法 | 第45-47页 |
| ·供试菌株的来源与保存 | 第45-46页 |
| ·培养基 | 第46页 |
| ·真菌的培养、鉴定 | 第46页 |
| ·菌株产孢结构的观察 | 第46-47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47-54页 |
| ·供试菌株的形态学特征 | 第47-54页 |
| 3 讨论 | 第54-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| 第三章 散囊菌属真菌分离菌株的系统发育学分析 | 第57-75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58-65页 |
| ·材料 | 第58-59页 |
| ·菌株的培养 | 第59页 |
| ·总DNA的提取 | 第59-60页 |
| ·相关序列的PCR扩增 | 第60-61页 |
| ·相关序列的克隆测序 | 第61-64页 |
| ·PCR扩增产物的回收 | 第61-62页 |
| ·目的DNA片段和载体的连接 | 第62页 |
| ·感受态E.coil细胞的制备 | 第62页 |
| ·载体质粒的转化 | 第62-63页 |
| ·对单克隆提取质粒检测 | 第63-64页 |
| ·目的DNA序列的测序 | 第64页 |
| ·序列的分析 | 第64-65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65-70页 |
| ·供试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的调查 | 第65-67页 |
| ·总DNA的提取 | 第67页 |
| ·目的基因的PCR扩增、PCR扩增产物的回收和克隆 | 第67-69页 |
| ·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学分析 | 第69-70页 |
| 3 讨论 | 第70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| 第四章 青砖茶中主要真菌菌株对其品质的影响 | 第75-83页 |
| 1 材料和方法 | 第75-79页 |
| ·供试材料 | 第75-76页 |
| ·真菌分离菌株的接种 | 第76页 |
| ·样品制备 | 第76-77页 |
| ·茶样干物质含量的测定 | 第77页 |
| ·茶多酚的测定 | 第77页 |
| ·氨基酸的测定 | 第77-78页 |
| ·咖啡碱的测定 | 第78页 |
| ·黄酮苷的测定 | 第78-79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79-80页 |
| ·供试茶样的部分生化成分含量 | 第79-80页 |
| ·真菌分离菌株对青砖茶品质的影响 | 第80页 |
| 3 讨论 | 第80-8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1-83页 |
| 第五章 散囊菌黄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| 第83-95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83-85页 |
| ·供试菌株及主要培养基 | 第83-84页 |
| ·主要仪器及试剂 | 第84页 |
| ·色素的提取 | 第84页 |
| ·色素丙酮提取液稳定性的测定 | 第84-85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85-90页 |
| ·散囊菌产黄色素情况 | 第85页 |
| ·色素的光谱吸收特征 | 第85-86页 |
| ·浸提剂的筛选 | 第86页 |
| ·提取方法的比较 | 第86页 |
| ·理化因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| 第86-90页 |
| 3 讨论 | 第90-9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2-95页 |
| 综合讨论 | 第95-9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9-101页 |
| 全文总结 | 第101-103页 |
| 致谢 | 第103-105页 |
| 附录 | 第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