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7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2-14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| 第14-17页 |
一、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二、研究内容 | 第14-17页 |
第二章 社区治理的理论和研究现状 | 第17-25页 |
第一节 社区和社区治理的概念 | 第17-18页 |
一、社区的概念 | 第17页 |
二、社区治理的概念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国外社区治理的理论和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一、新地方主义下的网络化社区治理理论 | 第18页 |
二、公民治理下的社区治理模式 | 第18-19页 |
三、社会资本和社区治理 | 第19页 |
四、政府职能转变和社区治理 | 第19-20页 |
第三节 国内社区治理的理论和研究现状 | 第20-22页 |
一、研究综述 | 第20-21页 |
二、关于社区治理模式的研究 | 第21-22页 |
第四节 国内外社区理论研究的比较和启示 | 第22-25页 |
一、国内外社区理论研究的目的是相同的 | 第23页 |
二、国内外社区理论研究的焦点是不同的 | 第23-24页 |
三、国内外社区理论研究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国外社区治理模式与实践 | 第25-35页 |
第一节 典型国外社区治理模式 | 第25-31页 |
一、社区自治模式 | 第25-27页 |
二、政府主导模式 | 第27-29页 |
三、混合治理模式 | 第29-31页 |
第二节 国外社区治理模式的特点 | 第31-35页 |
一、国外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 | 第31-32页 |
二、国外社区治理模式的特点与经验 | 第32-35页 |
第四章 我国社区治理模式与实践 | 第35-51页 |
第一节 我国典型社区治理模式 | 第35-42页 |
一、上海模式 | 第35-38页 |
二、沈阳模式 | 第38-39页 |
三、武汉百步亭模式 | 第39-41页 |
四、香港的社区治理模式 | 第41-42页 |
第二节 我国社区治理模式的特点 | 第42-46页 |
一、共同特征 | 第43页 |
二、各自发展环境分析 | 第43-46页 |
第三节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 | 第46-51页 |
一、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的共性特征 | 第46-47页 |
二、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的主要差异 | 第47-49页 |
三、现阶段国内社区治理模式的主要问题 | 第49-51页 |
第五章 完善我国社区治理模式的思考 | 第51-59页 |
第一节 明确社区多元主体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定位 | 第51-53页 |
一、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定位 | 第52页 |
二、居委会的功能定位 | 第52-53页 |
三、社区其它非政府组织的功能定位 | 第53页 |
四、社区居民的功能定位 | 第53页 |
第二节 社区治理组织架构的转型 | 第53-56页 |
一、合理划分社区规模 | 第54页 |
二、社区治理的组织架构设计 | 第54-56页 |
三、社区治理的制度保障 | 第56页 |
第三节 以居民参与为重点、促进社区自治 | 第56-59页 |
一、积极培育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 | 第56-57页 |
二、提高居民自治能力,充分发挥居委会自治功能 | 第57-58页 |
三、支持和规范社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| 第58-59页 |
结束语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