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第一章 导言 | 第11-28页 |
一、研究的缘起 | 第11-12页 |
(一) 在课程学习中接触教研制度 | 第11页 |
(二) 已有研究对教研室教研的理论研究的不足 | 第11-12页 |
(三) 已有研究对教研室教研的实践研究的不足 | 第12页 |
二、相关概念的探讨 | 第12-18页 |
(一) 中小学教研室 | 第12-15页 |
(二) 中小学教研室教学研究 | 第15-17页 |
(三) 教研室主任 | 第17-18页 |
(四) 教研员 | 第18页 |
三、教研室的发展历程 | 第18-21页 |
(一) 教研室的建立与壮大 | 第19-20页 |
(二) 教研室的恢复与发展 | 第20-21页 |
四、文献综述 | 第21-25页 |
(一) 教研室职能 | 第21-22页 |
(二) 教研室教学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(三) 教研室教学研究机制 | 第23-24页 |
(四)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24-25页 |
五、研究设计 | 第25-28页 |
(一) 研究目的 | 第25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25-26页 |
(三) 研究内容 | 第26页 |
(四) 研究方法 | 第26-27页 |
(五) 研究思路 | 第27-28页 |
第二章 教研室教学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8-44页 |
一、教研室教学研究的现状 | 第28-37页 |
(一) 访谈情况介绍 | 第28-29页 |
(二) 具体访谈内容 | 第29-36页 |
(三) 通过访谈了解的现状 | 第36-37页 |
二、教研室教学研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与主要问题 | 第37-44页 |
(一) 教研室教学研究的积极作用 | 第37-38页 |
(二) 教研室教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8-44页 |
第三章 教研室教学研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44-53页 |
一、虚假交往中教研员话语权的彰显 | 第44-47页 |
(一) 教研室作为教学权威的话语优势 | 第44-46页 |
(二) 教研员在教学上的技术性指导 | 第46页 |
(三) 教研员的失语状态 | 第46-47页 |
二、遮掩中的利益追求 | 第47-49页 |
(一) 教研活动的功利化色彩 | 第48页 |
(二) 教研活动的学科本位 | 第48-49页 |
三、职能转化的认识误区 | 第49-53页 |
(一) 教研室教学研究的初始职能 | 第49页 |
(二) 教研室教学研究职能的变化与偏离 | 第49-50页 |
(三) 对教研室教学研究职能的反思力度不够 | 第50-53页 |
第四章 强化教研室教学研究功能的对策思考 | 第53-66页 |
一、树立积极的心态与责任心 | 第53-56页 |
(一) 教研员要具有积极的心态 | 第53-55页 |
(二) 教研员对自己的教学研究工作要有责任心 | 第55-56页 |
二、发展多层次的教学研究合作 | 第56-60页 |
(一) 教研员与教研员之间的合作 | 第57页 |
(二) 教研员和教师之间的合作 | 第57-59页 |
(三) 教研员和专家、学者之间的合作 | 第59-60页 |
三、重新审视教研室教学研究职能 | 第60-62页 |
(一) 认清教研职能,明确教研工作的方向 | 第60-61页 |
(二) 教研与科研要相结合 | 第61页 |
(三) 把服务的理念贯彻到教研指导中 | 第61-62页 |
四、构建生态性教学研究网络 | 第62-66页 |
(一) 教学研究要走向生态取向 | 第62-63页 |
(二) 教研要走向一线的教学,深入真实的课堂 | 第63-64页 |
(三) 把教研室教研和其他教育系统内的研究联系起来 | 第64页 |
(四) 对自己的教研进行反思 | 第64页 |
(五) 创造支持教学研究的制度环境 | 第64-66页 |
小结: 教研室教学研究从经验总结式走向专业研究式 | 第66-67页 |
附录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后记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