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教学理论论文--教学研究和改革论文

差异教学策略研究——来自美国的经验

中文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3页
引论第13-21页
 一、论题的缘起第13-20页
  (一) 现实的需求第13-14页
  (二) 他国的经验第14-19页
  (三) 国内的研究第19-20页
 二、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0-21页
  (一) 研究思路第20页
  (二) 研究方法第20-21页
第一章 目标确定的差异化策略第21-31页
 一、确定差异化目标的依据第21-23页
  (一) 基于学生的准备状态第21-22页
  (二) 基于学生的兴趣第22页
  (三) 基于学生的学习风格第22-23页
 二、了解学生差异的途径第23-27页
  (一) 问卷调查第23-25页
  (二) 课堂观察第25-26页
  (三) 成绩单分析第26-27页
 三、确定差异化目标的方法第27-31页
  (一) 拟定核心问题第27-28页
  (二) 根据内容难度确定差异化目标第28-29页
  (三) 根据学生的多元智能确定差异化教学目标第29-31页
第二章 教学形式的差异化策略第31-42页
 一、分层教学策略第31-36页
  (一) 对传统分层教学的批判第31页
  (二) 差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含义第31-33页
  (三) 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第33-35页
  (四) 分层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第35-36页
 二、弹性分组策略第36-42页
  (一) 弹性分组的定义第36-37页
  (二) 弹性分组的意义第37-38页
  (三) 弹性分组策略的实施第38-40页
  (四) 弹性分组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第40-42页
第三章 评价的差异化策略第42-56页
 一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策略第43-49页
  (一) 前测第43-44页
  (二) 即时性评价第44-46页
  (三) 后测第46-49页
 二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策略第49-51页
  (一) 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意义第49页
  (二) 评价主体多元化的途径第49-50页
  (三) 评价主体多元化要注意的问题第50-51页
 三、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策略第51-53页
  (一) 对认知领域内容的评价第51页
  (二) 对情感领域内容的评价第51-52页
  (三) 对动作技能领域内容的评价第52-53页
 四、结果处理的差异化策略第53-56页
  (一) 制定不同的标准第53-54页
  (二) 采用适时适度的评价第54-55页
  (三) 选取多样化的参照第55-56页
第四章 作业的差异化策略第56-64页
 一、差异化作业的设计要求第56-57页
  (一) 作业要包括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第56页
  (二) 作业要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第56-57页
  (三) 作业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第57页
 二、差异化作业的类型第57-61页
  (一) 基于多元智能的作业第57-58页
  (二) 基于学习风格的作业第58页
  (三) 基于学习能力的作业第58-61页
 三、差异化作业的管理第61-64页
  (一) 学习合同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第61-62页
  (二) “家校联系册”让家长参与监督第62-64页
第五章 分析与建议第64-77页
 一、美国差异教学策略的现状与局限性分析第64-65页
  (一) 差异教学策略在美国的实施现状第64-65页
  (二) 差异教学策略本身的局限性第65页
 二、美国差异教学策略的影响和支持因素分析第65-70页
  (一) 传统文化的影响第66页
  (二) 理论与技术的支持第66-68页
  (三) 政策与制度的支持第68-69页
  (四) 学校行政的支持第69-70页
 三、我国实施差异教学策略的问题分析第70-72页
  (一) 教育观念问题第70-71页
  (二) 教育政策与制度问题第71页
  (三) 教育条件与基础问题第71-72页
 四、我国差异教学策略实施的行动建议第72-77页
  (一) 转变教育观念第73-74页
  (二) 出台相关政策、完善教育制度第74-75页
  (三) 加大教育投入、改善教育条件第75-77页
参考文献第77-82页
附件:与差异教学研究界的权威,汤姆林森教授的通信片段第82-86页
后记第86-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教研室教学研究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
下一篇:我国不同教学组织形式下教师角色的发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