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1 引言 | 第12-15页 |
·社会背景 | 第12页 |
·理论背景 | 第12-15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5-33页 |
·刻板印象的相关研究 | 第15-24页 |
·刻板印象的概念界定 | 第15-16页 |
·刻板印象的理论解释 | 第16-19页 |
·刻板印象的测量方法 | 第19-24页 |
·内隐刻板印象的相关研究 | 第24-31页 |
·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领域 | 第24-28页 |
·内隐刻板印象的形成和可变性研究 | 第28-31页 |
·内隐年龄刻板印象的相关研究 | 第31-33页 |
3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33-35页 |
·问题提出 | 第33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33-35页 |
·社会意义 | 第33-34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34-35页 |
4 研究一 外显年龄刻板印象 | 第35-40页 |
·引言 | 第3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5-36页 |
·被试 | 第35-36页 |
·材料 | 第36页 |
·研究步骤 | 第3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6-38页 |
·外显年龄刻板印象存在性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不同类型被试对老年人和年轻人外显态度的比较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讨论 | 第38-39页 |
·大学生对不同年龄群体的评价差异检验 | 第38页 |
·不同被试的外显年龄刻板印象差异检验 | 第38-39页 |
·结论 | 第39-40页 |
5 研究二 内隐年龄刻板印象 | 第40-52页 |
·引言 | 第40-41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1-46页 |
·被试 | 第41页 |
·工具 | 第41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41-42页 |
·实验程序 | 第42-46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46-47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7-50页 |
·大学生内隐年龄刻板印象存在性分析 | 第47-48页 |
·男女被试内隐年龄刻板印象差异性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男女被试在三个IAT 测验中的差异性分析 | 第49页 |
·三个IAT 效应均值的比较 | 第49-50页 |
·外显—内隐年龄刻板印象的关系 | 第50页 |
·讨论 | 第50-51页 |
·大学生内隐年龄刻板印象存在性 | 第50-51页 |
·外显—内隐年龄刻板印象的关系 | 第51页 |
·内隐年龄刻板印象三个维度的刻板性比较 | 第51页 |
·结论 | 第51-52页 |
6 研究三 内隐年龄刻板印象的干预 | 第52-61页 |
·引言 | 第52-5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53-54页 |
·被试 | 第53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53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53页 |
·实验程序 | 第53-54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5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4-59页 |
·两组被试干预前IAT 效应值的比较 | 第55页 |
·阈下干预训练的效果分析 | 第55-56页 |
·实验组被试在两类概念组合任务中的反应时比较 | 第56-57页 |
·对照组被试三次IAT 测验的反应时比较 | 第57-59页 |
·讨论 | 第59-60页 |
·内隐年龄刻板印象的可变性分析 | 第59页 |
·内隐年龄刻板印象的稳定性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无关因素的干扰 | 第60页 |
·结论 | 第60-61页 |
7 总讨论 | 第61-63页 |
8 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·总结论 | 第63页 |
·不足和未来展望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0页 |
附录A 语义差异量表(老年人) | 第70-71页 |
附录B 语义差异量表(年轻人) | 第71-72页 |
附录C 获取IAT 测验概念词的调查问卷 | 第72-73页 |
附录D 获取IAT 测验属性词的调查问卷(研究生) | 第73-74页 |
附录E 获取IAT 测验属性词的调查问卷(大学生) | 第74-76页 |
附录F IAT 测验的概念词和属性词 | 第76-7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、论文 | 第77-78页 |
后记 | 第78-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