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本接受与再创作--论许渊冲唐宋诗词英译实践
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6页 |
绪论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许渊冲和他的翻译理论 | 第9-14页 |
第一节 许渊冲的主要文学翻译理论 | 第10-12页 |
一、三美论 | 第10-11页 |
二、三化论 | 第11-12页 |
三、发挥译语优势论 | 第12页 |
第二节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许氏译本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 | 第14-34页 |
第一节 译者的作用 | 第17-24页 |
一、译者的主体性 | 第19-21页 |
二、译者的创造性 | 第21-24页 |
第二节 接受美学对诗歌翻译的启示 | 第24-26页 |
第三节 作品意义的实现 | 第26-34页 |
一、文本的接受机制 | 第27-30页 |
二、译者的接受 | 第30-32页 |
三、目的语读者的接受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许渊冲翻译理论在英译唐宋诗词中的实践 | 第34-65页 |
第一节 唐宋诗词的英译状况及困境 | 第34-42页 |
一、文化语境与意境 | 第38-39页 |
二、文化典故 | 第39-40页 |
三、修辞技巧 | 第40-41页 |
四、音韵 | 第41-42页 |
第二节 文本在翻译中的审美实现 | 第42-65页 |
一、词汇再现 | 第42-48页 |
二、音韵再现 | 第48-54页 |
三、意境再现 | 第54-59页 |
四、风格再现 | 第59-65页 |
结语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