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目录 | 第5-9页 |
绪论 | 第9-14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第三节 研究内容、方法及创新点 | 第12-14页 |
一、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2-13页 |
二、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综述 | 第14-35页 |
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理论 | 第14-28页 |
一、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背景 | 第14-15页 |
二、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发展 | 第15-22页 |
三、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 | 第22-24页 |
四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 | 第24-28页 |
第二节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| 第28-33页 |
一、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和发展 | 第28-31页 |
二、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涵义综述 | 第31-33页 |
三、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| 第3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第二章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| 第35-41页 |
第一节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一、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| 第35-36页 |
二、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| 第36页 |
三、履行社会责任使企业、政府和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| 第36页 |
四、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| 第36-37页 |
五、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促进企业创新 | 第37页 |
六、履行社会责任有利干企业文化的建设 | 第37页 |
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 | 第37-40页 |
一、可持续发展是企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前提 | 第38-39页 |
二、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企业内部以人为本 | 第39页 |
三、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企业诚实守信 | 第39页 |
四、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企业参与公益事业 | 第39-4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状况及原因分析 | 第41-53页 |
第一节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现状 | 第41-44页 |
一、企业社会责任处于起步阶段 | 第41-42页 |
二、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不均衡 | 第42页 |
三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态度积极 | 第42-44页 |
第二节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4-50页 |
一、法律和道德观念的缺失 | 第44-45页 |
二、员工权益的缺失 | 第45-47页 |
三、消费者权益的缺失 | 第47页 |
四、诚信的缺失 | 第47-48页 |
五、环境保护意识缺失 | 第48-49页 |
六、公益事业的缺失 | 第49页 |
七、依法纳税的缺失 | 第49-50页 |
第三节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50-52页 |
一、企业自身的原因 | 第50-51页 |
二、政府的原因 | 第51-52页 |
三、社会的原因 | 第5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促进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策略建议 | 第53-65页 |
第一节 企业自身的觉醒 | 第53-59页 |
一、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及重视程度 | 第53-54页 |
二、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经营策略 | 第54-55页 |
三、树立“以人为本”的管理理念 | 第55-58页 |
四、建立自身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 | 第58-59页 |
第二节 政府的完善和引导 | 第59-62页 |
一、进一步完善立法和严格执法 | 第59-60页 |
二、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 | 第60-61页 |
三、积极引导,加强对企业培训 | 第61页 |
(一) 引导 | 第61页 |
(二) 培训 | 第61页 |
四、推进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 | 第61-62页 |
第三节 社会的监督 | 第62-64页 |
一、媒体的监督 | 第62-63页 |
(一) 媒体要敢于质疑 | 第62页 |
(二) 媒体要敢于报道 | 第62页 |
(三) 媒体要敢于监督 | 第62-63页 |
二、工会的监督 | 第63-64页 |
(一) 加强自身建设 | 第63页 |
(二) 发挥监督作用 | 第63-64页 |
三、行业协会的监督 | 第64页 |
四、消费群体的监督 | 第6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结论 | 第65-67页 |
一、结论 | 第65页 |
二、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