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生可雇佣性的结构及相关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前言 | 第8-10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0-17页 |
·可雇佣性的概念 | 第10-12页 |
·可雇佣性的结构 | 第12-13页 |
·可雇佣性的测量 | 第13-14页 |
·可雇佣性的影响因素 | 第14-15页 |
·小结 | 第15-17页 |
3 研究内容及研究设计 | 第17-21页 |
·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| 第17页 |
·研究假设的提出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| 第18-21页 |
4 研究一大学生可雇佣性内容结构研究 | 第21-38页 |
·大学生可雇佣性内容结构的预研究 | 第21-25页 |
·大学生可雇佣性内容结构的探索 | 第25-29页 |
·大学生可雇佣性内容结构的验证 | 第29-35页 |
·信度和效度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讨论 | 第36-37页 |
·小结 | 第37-38页 |
5 研究二人口学特征变量的差异分析 | 第38-45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3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8页 |
·研究结果 | 第38-42页 |
·讨论 | 第42-44页 |
·小结 | 第44-45页 |
6 研究三大学生可雇佣性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| 第45-52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45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45-46页 |
·研究方法和程序 | 第46-47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7-50页 |
·讨论 | 第50-51页 |
·小结 | 第51-52页 |
7 关于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可雇佣性的建议 | 第52-55页 |
·对政府提出的几点建议 | 第52页 |
·对高校提出的几点建议 | 第52-53页 |
·对大学生提出的几点建议 | 第53页 |
·小结 | 第53-55页 |
8 总结与展望 | 第55-58页 |
·研究的主要结论 | 第55-56页 |
·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56页 |
·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附录 | 第62-65页 |
附录1:访谈提纲 | 第62-63页 |
附录2:正式调查问卷 | 第63-65页 |
后记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