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业学习与机遇识别的关系研究--基于学习效能感的调节作用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10页 |
1 研究缘起 | 第10-12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2-26页 |
·创业学习 | 第12-17页 |
·个体创业者 | 第12页 |
·创业学习的概念 | 第12-13页 |
·创业学习的内容 | 第13-14页 |
·创业学习的过程 | 第14-15页 |
·创业学习的途径 | 第15-16页 |
·创业学习的结果 | 第16-17页 |
·学习效能感 | 第17-22页 |
·自我效能感 | 第17-18页 |
·学习效能感 | 第18-22页 |
·机遇识别 | 第22-26页 |
·机遇识别的相关概念 | 第22-23页 |
·机遇识别的关键影响因素 | 第23-25页 |
·机遇识别的测量 | 第25-26页 |
3 问题提出 | 第26-31页 |
·已有研究的局限 | 第26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| 第26-27页 |
·本研究的意义 | 第27-28页 |
·研究假设的提出 | 第28-29页 |
·研究方法及研究流程 | 第29-3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研究程序 | 第30-31页 |
4 研究一 创业者学习效能感的内容结构研究 | 第31-46页 |
·创业者学习效能感问卷的编制 | 第31-32页 |
·项目的收集 | 第31-32页 |
·项目的筛选 | 第32页 |
·预试 | 第32-35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32-33页 |
·研究工具 | 第33页 |
·统计分析方法 | 第33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33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33-35页 |
·创业者学习效能感内容结构的探索 | 第35-38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3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5页 |
·研究结果 | 第35-38页 |
·创业者学习效能感内容结构的验证 | 第38-42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3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8-40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40页 |
·检验过程 | 第40-41页 |
·竞争模型比较 | 第41-42页 |
·信度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效度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讨论 | 第44-45页 |
·创业者学习效能感的结构内涵 | 第44-45页 |
·本研究结果的价值 | 第45页 |
·小结 | 第45-46页 |
5 研究二 创业者学习效能感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| 第46-55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4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46页 |
·研究被试 | 第46页 |
·研究结果 | 第46-52页 |
·不同性别创业者的比较 | 第46-47页 |
·不同年龄创业者的比较 | 第47-48页 |
·不同学历创业者的比较 | 第48-49页 |
·不同行业创业者的比较 | 第49页 |
·不同创业年限创业者的比较 | 第49-51页 |
·不同店员人数创业者的比较 | 第51-52页 |
·讨论 | 第52-54页 |
·小结 | 第54-55页 |
6 研究三 机遇评估量表的修订 | 第55-59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5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55-56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55页 |
·研究工具 | 第55-56页 |
·统计处理方法 | 第56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56-59页 |
7 研究四 创业学习与机遇识别的关系 | 第59-75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5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59-60页 |
·研究被试 | 第59页 |
·研究工具 | 第59-60页 |
·统计方法 | 第6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60-75页 |
·相关问卷的质量分析 | 第60-62页 |
·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62-64页 |
·创业学习与机遇识别的层级回归分析 | 第64-65页 |
·学习效能感对创业学习机遇识别的调节作用分析 | 第65-69页 |
·讨论 | 第69-72页 |
·学习效能感的培养 | 第72-74页 |
·小结 | 第74-75页 |
8 总结与展望 | 第75-78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75-76页 |
·研究创新 | 第76页 |
·不足与展望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2页 |
附录1:访谈提纲 | 第82-83页 |
附录2:正式问卷 | 第83-85页 |
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