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一、前言 | 第9-21页 |
(一) 研究缘起 | 第9-11页 |
1.数学教育改革的社会需求 | 第9页 |
2.幼儿操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| 第9-10页 |
3.中班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 | 第10-11页 |
4.研究者的个人兴趣和思考 | 第11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理论意义 | 第11-12页 |
2.实践意义 | 第12页 |
(三) 文献综述 | 第12-21页 |
1.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2-14页 |
2.相关研究概况 | 第14-21页 |
二、研究设计 | 第21-23页 |
(一) 研究目的与内容 | 第21页 |
1.研究目的 | 第21页 |
2.研究内容 | 第21页 |
(二) 研究对象 | 第21页 |
(三) 研究方法 | 第21-23页 |
1.观察法 | 第21-22页 |
2.问卷调查法 | 第22页 |
3.访谈法 | 第22-23页 |
三、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操作法运用的现状 | 第23-37页 |
(一) 教师操作过程 | 第23-30页 |
1.操作活动的目标 | 第23-24页 |
2.操作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| 第24-29页 |
3.操作活动的评价 | 第29-30页 |
(二) 幼儿操作过程 | 第30-33页 |
1.操作类型的运用 | 第30-32页 |
2.操作时的表现 | 第32-33页 |
(三) 操作材料投放 | 第33-37页 |
1.操作材料提供充足 | 第33-34页 |
2.教师缺乏对操作材料层次性的引导 | 第34-35页 |
3.教师制作操作材料不足 | 第35-36页 |
4.注重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| 第36-37页 |
四、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中操作法运用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7-43页 |
(一) 教师的学习 | 第37-39页 |
1.教师的学习形式单一 | 第37-38页 |
2.教师对操作学习的认识 | 第38-39页 |
(二) 教师的指导 | 第39-40页 |
1.教师指导的及时性 | 第39页 |
2.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| 第39-40页 |
3.教师的评价 | 第40页 |
(三) 教师对操作材料的把握 | 第40-41页 |
1.操作材料外在特征 | 第40-41页 |
2.操作材料的数量与种类 | 第41页 |
(四) 幼儿的自身发展特点 | 第41-43页 |
五、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操作法运用的几点建议 | 第43-47页 |
(一) 幼儿数学操作活动准备的改进建议 | 第43-44页 |
1.优化操作活动的方案设计 | 第43页 |
2.提高教师自制材料的开发利用率 | 第43-44页 |
3.成立专门的数学教学小组 | 第44页 |
(二) 幼儿数学操作活动开展的改进建议 | 第44-45页 |
1.多开展创造性操作活动 | 第44-45页 |
2.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| 第45页 |
(三) 幼儿数学操作活动评价的改进建议 | 第45-46页 |
1.注重体验性评价 | 第45-46页 |
2.注重引导幼儿自评 | 第46页 |
(四) 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改进建议 | 第46-47页 |
六、研究中创新及不足 | 第47-48页 |
(一) 本研究创新之处 | 第47页 |
(二) 本研究不足之处 | 第47-48页 |
1.研究对象 | 第47页 |
2.研究方法 | 第47页 |
3.研究内容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附录 | 第50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