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绪论 | 第11-21页 |
一、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一)选题背景 | 第11页 |
(二)选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二、研究综述 | 第12-18页 |
(一)关于创新发展理论的研究 | 第12-15页 |
(二)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(三)关于创新发展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研究 | 第16-18页 |
三、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| 第18-21页 |
(一)研究思路 | 第18-19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19-21页 |
第一章 创新发展及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 | 第21-33页 |
一、创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| 第21-25页 |
(一)创新发展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| 第21-22页 |
(二)创新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| 第22-23页 |
(三)创新发展的实质是人的能力发展 | 第23-25页 |
二、创新发展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 | 第25-33页 |
(一)社会发展矛盾变化要求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 | 第25-27页 |
(二)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| 第27-28页 |
(三)科技产业的变革要求大学生重视科技创新能力 | 第28-29页 |
(四)创新驱动发展转型期要求大学生加强实践能力 | 第29-33页 |
第二章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| 第33-53页 |
一、创新发展视域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状况调查 | 第33-45页 |
(一)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| 第33-35页 |
(二)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 | 第35-45页 |
二、大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| 第45-53页 |
(一)创新意识不够与创新思维缺乏 | 第45-49页 |
(二)创新知识薄弱与原始创新不足 | 第49-50页 |
(三)创新实践缺乏且实践能力较差 | 第50-51页 |
(四)创新成果较少与高质量成果贫乏 | 第51-53页 |
第三章 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因 | 第53-63页 |
一、教育者方面: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亟待加强 | 第53-54页 |
(一)教育观念守旧 | 第53页 |
(二)知识结构更新不及时 | 第53-54页 |
二、受教育者方面: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| 第54-58页 |
(一)创新欲望不强且创新意志较弱 | 第54-55页 |
(二)创新思维受限与未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| 第55页 |
(三)创新素质不高与创新基础不牢 | 第55-57页 |
(四)创新实践不足且未引起高度重视 | 第57-58页 |
三、教育环境方面:创新环境不足 | 第58-63页 |
(一)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(二)学校环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| 第60-63页 |
第四章 创新发展视域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| 第63-77页 |
一、教育者方面:改变教育观念并优化知识结构 | 第63-65页 |
(一)改变教育观念是重点 | 第63-64页 |
(二)优化知识结构是保障 | 第64-65页 |
二、受教育者方面:建设大学生创新能力体系 | 第65-71页 |
(一)提升综合素质 | 第65-67页 |
(二)培养创新意识 | 第67-69页 |
(三)创新思维方式 | 第69-70页 |
(四)提高实践能力 | 第70-71页 |
三、教育环境方面: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 | 第71-77页 |
(一)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社会环境 | 第71-74页 |
(二)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校环境 | 第74-77页 |
结论 | 第77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3-85页 |
附录 关于创新发展视域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问卷 | 第85-93页 |
致谢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