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一、选题背景、研究的问题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(一)研究的背景 | 第11-12页 |
(二)研究的问题 | 第12页 |
(三)研究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| 第13-19页 |
(一)自我效能感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(二)已有的研究简评 | 第18-19页 |
三、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9-20页 |
(一)低学业成就学生 | 第19-20页 |
(二)自我效能感 | 第20页 |
四、研究理论基础 | 第20-21页 |
(一)社会学习理论 | 第20页 |
(二)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| 第20-21页 |
五、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21-23页 |
(一)研究思路 | 第21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S学校低学业成就学生自我效能的概况及需求评估 | 第23-33页 |
一、研究对象概述 | 第23-26页 |
(一)S学校的基本情况简介 | 第23-24页 |
(二)选择S学校原因 | 第24页 |
(三)S学校低学业成就学生影响因素 | 第24-26页 |
二、服务对象需求调查过程和结果 | 第26-30页 |
(一)服务对象需求调查过程 | 第27-29页 |
(二)服务对象需求调查结果 | 第29-30页 |
三、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选择及介入策略 | 第30-33页 |
(一)小组工作方法可行性分析 | 第30-31页 |
(二)小组工作介入策略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小组工作对低学业成就学生我效能感提升的介入过程 | 第33-60页 |
一、小组活动筹划 | 第33-35页 |
(一)小组活动背景资料 | 第33页 |
(二)小组活动策划安排 | 第33-35页 |
二、小组实务应用与介入过程分析 | 第35-59页 |
(一)小组活动初期实务应用与介入过程分析 | 第35-44页 |
(二)小组活动中期实务应用与介入过程分析 | 第44-51页 |
(三)小组活动后期实务应用与介入过程分析 | 第51-59页 |
三、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四章 小组服务活动评估 | 第60-68页 |
一、小组成效评估 | 第60-66页 |
(一)小组成效测量 | 第60-61页 |
(二)小组成效反馈 | 第61-66页 |
二、小组成效自评 | 第66-68页 |
(一)个人层面自自我效能感得到了提升 | 第66-67页 |
(二)社交层面自我效能感得到了增强 | 第67页 |
(三)社区层面构建了“家庭+学生+学校”的支持互动系统 | 第67-68页 |
第五章 总结及反思 | 第68-72页 |
一、结论 | 第68-71页 |
(一)农村低学业成就学生有自我效能感提升的需要 | 第68页 |
(二)小组工作方法的介入能够提升农村低学业成就学生的效能感 | 第68-69页 |
(三)小组工作中农村低学业成就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的元素 | 第69-71页 |
二、反思 | 第71-72页 |
(一)不足之处 | 第71页 |
(二)讨论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4页 |
附录一 | 第74-76页 |
附录二 | 第76-77页 |
附录三 | 第77-78页 |
附录四 | 第78-79页 |
后记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