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社会科学总论论文--社会学论文--社会工作、社会管理、社会规划论文

小组工作介入流动儿童的校园适应研究--以兰州市A学校流动儿童为例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1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意义第11页
    二、文献综述第11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国外相关研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国内相关研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文献简评第15-17页
    三、理论基础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生态系统理论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社会适应理论第17-18页
    四、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思路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五、概念界定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流动儿童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校园适应第19-20页
    六、研究的重点、难点和创新点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重点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难点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研究创新点第20-21页
第二章 流动儿童校园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第21-33页
    一、A学校的基本概况第21页
    二、研究对象的选择及其基本情况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对象及其家庭总体情况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服务对象基本信息第22页
    三、流动儿童校园适应现状第22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学习问题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心理问题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行为问题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人际关系问题第27-28页
    四、影响流动儿童校园适应问题的因素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个人因素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家庭因素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学校因素第31-33页
第三章 小组工作介入第33-50页
    一、小组的成立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组员选择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需求评估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小组目标第35页
    二、小组设计第35-37页
    三、具体小组活动的实施第37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第一次小组活动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第二次小组活动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第三次小组活动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第四次小组活动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第五次小组活动第44-46页
    四、小组活动成效评估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流动儿童对小组活动过程的评估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流动儿童对自我成长的评估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社会工作者对小组活动过程的评估第48-50页
第四章 结论与反思第50-52页
    一、研究结论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校园适应的必要性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校园适应的优势第50-51页
    二、研究局限与不足第51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6页
附录Ⅰ第56-59页
附录Ⅱ第59-60页
附录Ⅲ第60-61页
附录Ⅳ第61-62页
附录Ⅴ第62-64页
附录Ⅵ第64-65页
附录Ⅶ第65-67页
附录Ⅷ第67-68页
附录Ⅸ第68-69页
后记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二孩家庭亲子冲突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
下一篇:小组工作在农村低学业成就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中效果研究--以S学校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