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势视角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调适的社会工作介入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一、研究背景及内容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一)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12-17页 |
(一)国外研究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 | 第12-13页 |
(二)国内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及心理的现状 | 第13-15页 |
(三)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(四)述评 | 第16-17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五、概念界定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心理问卷调查分析 | 第18-25页 |
一、概况 | 第18页 |
二、调查对象构成 | 第18-19页 |
三、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| 第19-25页 |
(一)焦虑心理 | 第19-20页 |
(二)自卑心理 | 第20-21页 |
(三)求稳心理 | 第21-23页 |
(四)盲目从众心理 | 第23页 |
(五)依赖外界心理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 | 第25-32页 |
一、客观原因 | 第25-28页 |
(一)教育市场化的影响 | 第25页 |
(二)职场用人偏见 | 第25-26页 |
(三)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对称 | 第26-27页 |
(四)就业指导规划不足 | 第27-28页 |
(五)缺乏就业心理的健康教育 | 第28页 |
二、主观原因 | 第28-32页 |
(一)自身的综合能力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 | 第28-29页 |
(二)自身压力 | 第29页 |
(三)不正确的就业观 | 第29-30页 |
(四)认知上存在偏差 | 第30页 |
(五)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社会工作介入就业心理问题的途径 | 第32-38页 |
一、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| 第32-33页 |
(一)对于学生个人而言 | 第32页 |
(二)对于家庭而言 | 第32-33页 |
(三)对于社会而言 | 第33页 |
二、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 | 第33-34页 |
(一)社会工作优势 | 第33页 |
(二)对学校其他传统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补充 | 第33-34页 |
(三)可满足不同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要求 | 第34页 |
三、实施途径 | 第34-38页 |
第五章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个案介入 | 第38-49页 |
一、优势视角 | 第38页 |
二、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优势分析 | 第38-40页 |
(一)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自己的语言以及文化优势 | 第38页 |
(二)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有利于促进地区就业 | 第38-39页 |
(三)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| 第39-40页 |
三、优势视角下的个案工作 | 第40-49页 |
(一)案例展示 | 第40-41页 |
(二)案例分析 | 第41-47页 |
(三)结案与评估 | 第47-48页 |
(四)反思 | 第48-49页 |
第六章 思考与总结 | 第49-51页 |
一、思考 | 第49-50页 |
二、总结 | 第50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附录 1 | 第54-58页 |
附录 2 | 第58-59页 |
附录 3 | 第59-60页 |
附录 4 | 第60-61页 |
附录 5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