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一、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3页 |
(一) 选题的背景 | 第11-12页 |
(二) 选题的目的 | 第12页 |
(三) 选题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3-15页 |
(一)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3页 |
(二)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3-15页 |
三、论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(一) 文献研究法 | 第16页 |
(二) 实证分析法 | 第16页 |
四、论文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(一) 探讨乡镇范围的开发区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| 第16页 |
(二) 提出继续加大“迁村移民”力度以推进南楼环境污染治理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| 第17-22页 |
一、环境和环境污染的概念 | 第17页 |
(一) 环境的概念 | 第17页 |
(二) 环境污染的概念 | 第17页 |
二、治理与环境污染治理的涵义 | 第17-18页 |
(一) 治理的涵义 | 第17-18页 |
(二) 环境污染治理的涵义 | 第18页 |
三、环境污染治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8-22页 |
(一) 多中心治理理论 | 第18-19页 |
(二)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19-22页 |
第三章 南楼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及产生的环境污染 | 第22-25页 |
一、南楼开发区的发展现状 | 第22页 |
(一) 区域自然情况 | 第22页 |
(二) 历史发展与进步 | 第22页 |
二、南楼经济开发区产生的环境污染 | 第22-25页 |
(一) 土壤污染 | 第23页 |
(二) 水污染 | 第23页 |
(三) 空气污染 | 第23-25页 |
第四章 南楼开发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效与问题分析 | 第25-34页 |
一、南楼开发区环境污染治理取得的成效 | 第25-26页 |
(一) 通过科学规划发展区域经济 | 第25页 |
(二) 加大对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 | 第25-26页 |
(三) 实施“迁村移民”工程 | 第26页 |
(四) 推广农业新技术 | 第26页 |
二、南楼经济开发区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| 第26-29页 |
(一) 缺乏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的长效机制 | 第26-27页 |
(二) 政府管理和引导方式落后单一 | 第27-28页 |
(三) 缺少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作支撑 | 第28页 |
(四) 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程度不够 | 第28-29页 |
三、南楼开发区环境污染治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| 第29-34页 |
(一) 政府的环境治理职能发挥得不够 | 第29页 |
(二) 政府的相关政策不到位 | 第29-30页 |
(三) 企业保护环境的动力不足 | 第30-31页 |
(四) 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第三部门发展不成熟 | 第31-32页 |
(五) 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自觉性还不强 | 第32-34页 |
第五章 推进南楼经济开发区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 | 第34-41页 |
一、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| 第34-37页 |
(一) 充分履行环境治理职能 | 第34页 |
(二) 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技术资金投入力度 | 第34页 |
(三) 继续加大迁村移民力度 | 第34-36页 |
(四)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| 第36-37页 |
二、发挥市场机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调节作用 | 第37-39页 |
(一) 注重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同步提高 | 第37-38页 |
(二) 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| 第38页 |
(三) 推行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 | 第38-39页 |
三、有效发挥第三部门的监督作用 | 第39-40页 |
(一) 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 | 第39页 |
(二) 大力发展社会组织 | 第39-40页 |
四、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自觉性 | 第40-41页 |
(一) 注重社会舆论的引导 | 第40页 |
(二) 突出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 | 第40-41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41-42页 |
一、目前的研究成果及建议 | 第41页 |
二、未来研究的设想 | 第41页 |
三、研究的不足及今后探索的方向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