糯米淀粉的酶法改性对其物化性能的影响
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缩写 | 第12-13页 |
1 绪论 | 第13-17页 |
1.1 淀粉简介 | 第13页 |
1.2 改性淀粉 | 第13-16页 |
1.2.1 分支酶作用机理 | 第14-15页 |
1.2.2 目前国内外对于分支酶法改性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1.3 立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6页 |
1.4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17-21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17页 |
2.2 实验仪器和设备 | 第17-18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18-21页 |
2.3.1 糯米淀粉的制备和成分的测定 | 第18页 |
2.3.2 直链淀粉的提取 | 第18页 |
2.3.3 改性糯米淀粉的制备 | 第18-19页 |
2.3.3.1 酶解颗粒糯米淀粉的制备 | 第18页 |
2.3.3.2 酶解糊化糯米淀粉的制备 | 第18-19页 |
2.3.4 改性前后淀粉形态及结构的测定 | 第19-21页 |
2.3.4.1 改性淀粉偏光十字和形貌的观察 | 第19页 |
2.3.4.2 傅立叶红外光谱(FTIR)分析 | 第19页 |
2.3.4.3 液态核磁的测定 | 第19页 |
2.3.4.4 X-射线衍射仪分析 | 第19页 |
2.3.4.5 改性前后淀粉溶解度的测定 | 第19-20页 |
2.3.4.6 改性前后淀粉混浊度的测定 | 第20页 |
2.3.4.7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| 第20页 |
2.3.4.8 改性前后淀粉流变学特性 | 第20-21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21-43页 |
3.1 糯米淀粉成分和提取的直链淀粉含量 | 第21页 |
3.2 改性前后糯米淀粉的形态结构变化 | 第21-34页 |
3.2.1 改性淀粉外观形态和偏光十字 | 第21-26页 |
3.2.1.1 颗粒改性淀粉外观形态和偏光十字 | 第21-24页 |
3.2.1.2 糊化改性淀粉外观形态 | 第24-26页 |
3.2.2 改性前后淀粉红外光谱分析 | 第26-28页 |
3.2.3 改性前后液态核磁分析 | 第28-30页 |
3.2.4 X-射线衍射仪分析 | 第30-34页 |
3.3 改性前后糯米淀粉物化性质 | 第34-43页 |
3.3.1 改性前后淀粉溶解度的变化 | 第34-35页 |
3.3.2 改性前后淀粉混浊度 | 第35-37页 |
3.3.3 改性淀粉热力学性质分析 | 第37-39页 |
3.3.4 改性前后淀粉动态流变特性 | 第39-41页 |
3.3.4.1 糯米颗粒淀粉改性流变特性 | 第39-40页 |
3.3.4.2 糊化改性淀粉流变特性 | 第40-41页 |
3.3.5 复合酶对糯米淀粉改性机理推测 | 第41-43页 |
4 结论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5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