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食品标准与检验论文--食品污染度的测定论文

北京市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检测与风险评估
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-4页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符号说明第15-1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6-24页
    1.1 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课题来源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风险评估的研究意义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研究背景第16-18页
    1.2 天然辐射本底情况研究第18-19页
    1.3 参考人第19-20页
    1.4 辐射与细胞第20-21页
    1.5 辐射剂量法研究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蒙特卡洛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内照射剂量第22-23页
    1.6 小结第23-24页
第二章 内照射第24-32页
    2.1 辐射产生的生物效应第24-25页
    2.2 放射性核素的食物链转移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植物中的放射性核素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动物性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第26-27页
    2.3 人体辐射剂量学模型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吸收动力学模型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内照射剂量的量化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周身性滞留生物动力学模型第29-30页
    2.4 人体数字模型第30页
    2.5 小结第30-32页
第三章 北京市食品中放射性核素风险监测第32-46页
    3.1 食源性放射性核素概述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食源性放射性核素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食源性放射性核素的污染情况第32-34页
    3.2 放射性核素风险监测中食品及核素种类的确定第34页
    3.3 食品中放射性核素~(232)Th、~(238)U及~(90)Sr的检测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样品的灰化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样品溶液制备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标准曲线第38-39页
    3.4 食品中放射性核素~(232)Th、~(238)U及~(90)Sr的检测结果分析第39-43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43-46页
第四章 人体体内内照射有效剂量估算第46-58页
    4.1 估算食源性放射性核素的蓄积剂量第46-48页
    4.2 内照射剂量估算第48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内照射剂量估算模型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辐射权重因子及组织权重因子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器官或组织的平均吸收量第50-55页
    4.3 北京市居民~(232)Th和~(238)U的内照射有效剂量第55-56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56-58页
第五章 RASFRI软件的开发第58-78页
    5.1 软件流程图第59-60页
    5.2 软件界面第60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软件开始界面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评估条件设定界面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评估结果界面第62-65页
    5.3 剂量转换系数读取第65-67页
    5.4 评估结果第67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实际受照剂量与剂量限值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“总受照剂量与剂量限值之比”工作表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“各食物实际受照有效剂量”工作表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“不同食物类别的总受照有效剂量”工作表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“指定核素在指定人群中的有效剂量”工作表第75-76页
    5.5 小结第76-78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8-82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78-79页
    6.2 创新第79页
    6.3 展望第79-82页
参考文献第82-88页
附录第88-92页
致谢第92-94页
研究成果第94-96页
作者及导师介绍第96-97页
附件第97-98页

论文共9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户外烧烤下调味品的便携式设计
下一篇:药品及食品接触材料溶出物的筛查及安全性的评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