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一、绪论 | 第8-16页 |
| (一)选题缘由 | 第8-9页 |
| (二)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| 1.理论意义 | 第9页 |
| 2.现实意义 | 第9页 |
| (三)文献综述 | 第9-14页 |
| 1.核心概念 | 第9-10页 |
| 2.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0-11页 |
| 3.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| 第11-13页 |
| 4.本论文的研究创新 | 第13-14页 |
| (四)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4-16页 |
| 1.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| 第14页 |
| 2.课题研究采取的措施 | 第14-16页 |
| 二、技工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| 第16-29页 |
| (一)技工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制定的合理性 | 第16-17页 |
| (二)技工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 | 第17-23页 |
| 1.数据信度效度分析 | 第17-19页 |
| 2.职业倦怠分析 | 第19-23页 |
| (三)技工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特点分析 | 第23-24页 |
| (四)技工学校教师职业怠倦程度的分类与表现特点(以广西区内三所技工学校为调查对象) | 第24-29页 |
| 1.技工学校教师轻度职业怠倦与表现特点 | 第25-26页 |
| 2.技工学校教师中度职业怠倦与表现特点 | 第26-27页 |
| 3.技工学校教师重度职业怠倦与表现特点 | 第27-29页 |
| 三、技工学校教师职业怠倦成因分析 | 第29-35页 |
| (一)社会因素 | 第29-30页 |
| 1.社会对技校期望过低 | 第29-30页 |
| 2.教师社会地位有待提高 | 第30页 |
| (二)学校因素 | 第30-32页 |
| 1.学校管理措施有待改进 | 第30-31页 |
| 2.教师评价、激励体制有待完善 | 第31页 |
| 3.技校生源素质整体较差 | 第31-32页 |
| (三)教师自身因素 | 第32-35页 |
| 1.教师对角色期待过高 | 第32-33页 |
| 2.教师专业素养不够 | 第33页 |
| 3.教师性格因素 | 第33-35页 |
| 四、技工学校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对策 | 第35-42页 |
| (一)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合作 | 第35-36页 |
| 1.加强校企多层次合作 | 第35-36页 |
| 2.加强校校合作 | 第36页 |
| (二)学校内部的改进 | 第36-39页 |
| 1.建立合理教师评价机制 | 第36-37页 |
| 2.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| 第37页 |
| 3.改善学校的管理机制 | 第37-38页 |
| 4.增进教师工作环境的和谐氛围 | 第38页 |
| 5.尽力提高教师待遇 | 第38-39页 |
| (三)教师的自我改变 | 第39-42页 |
| 1.设立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 | 第39页 |
| 2.努力提升职业素质 | 第39-40页 |
| 3.提升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| 第40页 |
| 4.培养广泛兴趣 | 第40-42页 |
| 结语 | 第42-43页 |
| 注释 | 第43-4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| 附录 技工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研究调查问卷 | 第46-49页 |
|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49-50页 |
| 致谢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