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向低污染排放的交通信号控制模型与优化方法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2页 |
1.1 课题来源 | 第12页 |
1.2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2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1.3.1 机动车尾气排放模型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3.2 交通信号控制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3.3 面向低污染排放的交通信号控制研究 | 第16-18页 |
1.4 现有研究的不足 | 第18页 |
1.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8-21页 |
1.5.1 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5.2 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1.6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机动车尾气排放模型概述 | 第22-32页 |
2.1 排放有关概念 | 第22-24页 |
2.1.1 尾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 | 第22-23页 |
2.1.2 排放因子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| 第23-24页 |
2.2 排放模型分类 | 第24-26页 |
2.2.1 按适用条件和应用尺度分类 | 第24-25页 |
2.2.2 按模拟计算方法分类 | 第25-26页 |
2.3 典型排放模型 | 第26-30页 |
2.3.1 MOBILE模型 | 第27页 |
2.3.2 COPERT模型 | 第27-28页 |
2.3.3 CMEM模型 | 第28页 |
2.3.4 IVE模型 | 第28-29页 |
2.3.5 MOVES模型 | 第29-30页 |
2.4 排放模型的选取 | 第30-31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机动车尾气排放实验平台构建 | 第32-42页 |
3.1 实验平台构建思路 | 第32-33页 |
3.2 VISSIM仿真系统分析 | 第33-35页 |
3.2.1 VISSIM软件介绍 | 第33页 |
3.2.2 VISSIM仿真流程 | 第33页 |
3.2.3 VISSIM评价指标输出 | 第33-35页 |
3.3 MOVES系统分析 | 第35-40页 |
3.3.1 MOVES模型结构及原理 | 第35-37页 |
3.3.2 MOVES模型功能介绍 | 第37-4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第四章 基于比功率的排放测算方法研究 | 第42-54页 |
4.1 基于比功率的排放测算原理分析 | 第42-44页 |
4.1.1 比功率VSP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| 第42-43页 |
4.1.2 基于比功率的排放模型 | 第43-44页 |
4.2 基于比功率的尾气排放计算方法与特性分析 | 第44-47页 |
4.2.1 排放量计算 | 第45-46页 |
4.2.2 排放特性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3 信号交叉口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估算模型 | 第47-52页 |
4.3.1 尾气排放总量计算简化公式 | 第48-49页 |
4.3.2 简化公式计算分析 | 第49-5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五章 基于尾气排放的单点交叉口信号优化研究 | 第54-70页 |
5.1 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问题 | 第54-56页 |
5.1.1 交通信号控制的参数 | 第54-55页 |
5.1.2 交通信号控制的评价指标 | 第55-56页 |
5.2 尾气排放量最小的单点交叉口信号优化模型 | 第56-60页 |
5.2.1 优化模型建立 | 第56-58页 |
5.2.2 模型的求解算法 | 第58-60页 |
5.3 单点交叉口信号优化算例分析 | 第60-69页 |
5.3.1 基础路况 | 第60-61页 |
5.3.2 VISSIM仿真路网建立 | 第61-63页 |
5.3.3 模型测算 | 第63-64页 |
5.3.4 尾气实验平台验证 | 第64-67页 |
5.3.5 遗传算法优化 | 第67-69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六章 基于尾气排放的干道协调信号优化研究 | 第70-88页 |
6.1 干道交叉口的相位差优化模型 | 第70-74页 |
6.2 尾气排放量最小的干道协调优化模型 | 第74-75页 |
6.2.1 优化模型建立 | 第74-75页 |
6.2.2 模型的求解算法 | 第75页 |
6.3 干道协调信号优化算例分析 | 第75-83页 |
6.3.1 交叉口现状 | 第76页 |
6.3.2 周期、绿信比优化 | 第76页 |
6.3.3 相位差优化 | 第76-80页 |
6.3.4 仿真验证 | 第80-83页 |
6.4 实例分析 | 第83-87页 |
6.4.1 交叉口现状 | 第83-85页 |
6.4.2 周期、绿信比优化 | 第85页 |
6.4.3 相位差优化 | 第85-86页 |
6.4.4 仿真验证 | 第86-87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87-88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88-90页 |
一、工作总结 | 第88-89页 |
二、论文展望 | 第89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5页 |
附录 | 第95-9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97-98页 |
致谢 | 第98-99页 |
附件 | 第9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