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一年级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--以邢台英华学校为例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1 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2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5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1.5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6-19页 |
1.5.1 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1.5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9-25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9-20页 |
2.1.1 校本课程 | 第19页 |
2.1.2 校本课程开发 | 第19-20页 |
2.2 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| 第20-25页 |
2.2.1 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 | 第20-21页 |
2.2.2 建构主义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2.3 行为主义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2.4 认知主义理论 | 第23-25页 |
第3章 校本课程开发流程与需求分析 | 第25-31页 |
3.1 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 | 第25-26页 |
3.2 目标分析 | 第26-28页 |
3.2.1 跨越式试验目标分析 | 第26页 |
3.2.2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分析 | 第26-28页 |
3.3 学生分析 | 第28-30页 |
3.4 教师分析 | 第30-31页 |
第4章 校本课程开发 | 第31-49页 |
4.1 校本课程框架架构 | 第31-34页 |
4.1.1 框架建构依据 | 第31-32页 |
4.1.2 校本课程框架 | 第32-34页 |
4.2 校本课程内容建构 | 第34-41页 |
4.2.1 语言特点 | 第34-35页 |
4.2.2 内容编排特点 | 第35页 |
4.2.3 内容模块设定 | 第35-37页 |
4.2.4 课程内容设计 | 第37-41页 |
4.3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| 第41-43页 |
4.4 校本课程评价方式 | 第43-46页 |
4.4.1 内容维度的课程评价 | 第44-45页 |
4.4.2 教师维度的课程评价 | 第45页 |
4.4.3 学习者维度的课程评价 | 第45-46页 |
4.4.4 环境维度的课程评价 | 第46页 |
4.5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| 第46-49页 |
4.5.1 校本课程实施条件概述 | 第46-47页 |
4.5.2 校本课程具体实施方案 | 第47-49页 |
第5章 校本课程实施结果数据分析 | 第49-55页 |
5.1 实施结果调查问卷分析 | 第49-53页 |
5.1.1 问卷的编制 | 第49页 |
5.1.2 调查问卷的发放 | 第49页 |
5.1.3 问卷数据的分析 | 第49-53页 |
5.2 教师访谈数据分析 | 第53-55页 |
第6章 校本课程的修订与改进 | 第55-61页 |
6.1 校本课程在教学中实施的问题 | 第55-57页 |
6.2 校本课程的改进策略 | 第57-58页 |
6.3 校本课程的修订 | 第58-61页 |
6.3.1 课程内容的修订方案 | 第58-59页 |
6.3.2 课程资源的修订方案 | 第59-61页 |
第7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7.1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| 第61页 |
7.2 研究的不足之处 | 第61-62页 |
7.3 展望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5页 |
附录 | 第65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