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音乐论文--音乐理论论文--音乐创作方法和经验论文

论冼星海延安时期的音乐创作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绪论第7-15页
    1.选题依据第7-9页
    2.研究现状第9-12页
    3.研究意义第12-15页
第一章 冼星海音乐的时代性第15-36页
    1.1 冼星海与抗战音乐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冼星海与上海音乐运动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冼星海与政治部第三厅第19-22页
    1.2 冼星海与延安文艺第22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冼星海与“鲁迅艺术学院”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冼星海与延安新音乐运动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冼星海与边区音乐运动第27-28页
    1.3 冼星海的《黄河大合唱》第28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《黄河大合唱》的时代精神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《黄河大合唱》的时代意义第33-36页
第二章 冼星海音乐的民族性第36-51页
    2.1“中国化”与“民族形式”问题讨论第36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毛泽东的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”理论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延安关于文艺“民族形式”的讨论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音乐界的“民族形式”问题大讨论第40-42页
    2.2 冼星海音乐的民族性探索第42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调式取材于民间“小调”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音乐中民族化的“复调”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西洋技法配民间“古乐”第47-48页
    2.3 冼星海与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中西交汇的民族新音乐第49-51页
第三章 冼星海音乐的大众性第51-59页
    3.1 音乐的通俗化与流行性第51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塑造民间典型形象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广泛的群众性参与第54-56页
    3.2 新音乐即是大众音乐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延安新音乐的创造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冼星海的新音乐观第58-59页
结论第59-62页
致谢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舒伯特《c小调奏鸣曲》D958的创作风格与演绎分析
下一篇:本科舞蹈实践环节中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探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