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| 第14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4-17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综合管廊概述及其对交通的影响 | 第17-25页 |
2.1 综合管廊概念及分类 | 第17页 |
2.2 综合管廊的线路布局 | 第17-18页 |
2.3 综合管廊施工特点及围挡方式 | 第18-21页 |
2.3.1 综合管廊施工特点 | 第18-19页 |
2.3.2 综合管廊施工方法及围挡方式 | 第19-21页 |
2.4 综合管廊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| 第21-24页 |
2.4.1 施工区域道路特性 | 第21-22页 |
2.4.2 施工区域车辆特性 | 第22-24页 |
2.4.3 综合管廊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| 第2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综合管廊施工对路段通行能力影响分析 | 第25-39页 |
3.1 道路通行能力 | 第25-28页 |
3.1.1 路段通行能力的概念 | 第25-26页 |
3.1.2 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 | 第26-28页 |
3.2 综合管廊施工路段通行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8-35页 |
3.2.1 干线综合管廊施工路段通行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8-34页 |
3.2.2 支线综合管廊施工路段通行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3 基于基本通行能力的实际通行能力计算 | 第35-36页 |
3.4 综合管廊建设路段通行能力的折减 | 第36页 |
3.5 实例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第4章 综合管廊施工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 | 第39-69页 |
4.1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 | 第39-41页 |
4.1.1 信号交叉口概念 | 第39页 |
4.1.2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 | 第39-41页 |
4.2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 | 第41-43页 |
4.2.1 饱和流率模型 | 第41-42页 |
4.2.2 通行能力分析模型 | 第42-43页 |
4.3 基于VISSIM软件的仿真建模 | 第43-47页 |
4.4 综合管廊施工加入围挡后的交叉口仿真建模 | 第47-54页 |
4.4.1 中间式围挡 | 第47-50页 |
4.4.2 一侧式围挡 | 第50-54页 |
4.5 衡量交叉口通行能力指标确定 | 第54-55页 |
4.6 实例分析 | 第55-68页 |
4.6.1 交叉口案例背景 | 第55-59页 |
4.6.2 交叉口的最大交通量计算 | 第59-63页 |
4.6.3 加入围挡后交叉口最大交通量仿真计算 | 第63-68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5.1 论文主要研究结论 | 第69页 |
5.2 展望与不足 | 第69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8页 |
附录 | 第78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