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| 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8-9页 |
| 二、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9-13页 |
| 三、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3页 |
| 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第二章 调查实施过程与基本结果 | 第14-19页 |
| 一、调查实施过程 | 第14页 |
| (一) 调查对象情况 | 第14页 |
| (二) 问卷结构及回收情况 | 第14页 |
| 二、调查基本结果 | 第14-19页 |
| (一) 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 | 第14页 |
| (二) 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基本情况 | 第14-15页 |
| (三)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| 第15-16页 |
| (四) 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设施 | 第16-18页 |
| (五) 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认识和压力来源 | 第18页 |
| (六) 学校和教师参与心理健康科研情况 | 第18-19页 |
| 第三章 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已取得成绩和不足 | 第19-30页 |
| 一、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成绩 | 第19-24页 |
| (一)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重视 | 第19页 |
| (二) 教研室统筹安排,监督和指导心理健康教育 | 第19-20页 |
| (三) 制度框架初步建立 | 第20页 |
| (四)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成效且特点突出 | 第20-21页 |
| (五) 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 | 第21-23页 |
| (六) 以科研为先导,探索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| 第23页 |
| (七)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,重视家长培训指导 | 第23-24页 |
| 二、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 | 第24-30页 |
| (一) 保障机制亟待完善 | 第24-25页 |
| (二) 工作发展不均衡 | 第25页 |
| (三) 教师能力参差不齐,数量不足 | 第25-26页 |
| (四) 心理档案尚欠规范 | 第26页 |
| (五) 缺乏相关专家的督导 | 第26-27页 |
| (六) 其他教师参与程度低 | 第27页 |
| (七) 学生未能参与其中 | 第27页 |
| (八) 工作中的一些不良倾向 | 第27-30页 |
| 第四章 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改进策略 | 第30-36页 |
| 一、更新观念,树立现代素质教育新理念 | 第30页 |
| 二、建立专门工作机构,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| 第30-32页 |
| (一) 建立市级工作机构,成立心理辅导中心 | 第30-31页 |
| (二) 建立和完善学校专门机构 | 第31页 |
| (三) 工作机构专业化 | 第31-32页 |
| (四)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,建立评估体系 | 第32页 |
| 三、注重师资建设,加快心理教师专业化进程 | 第32-34页 |
| (一) 加强心理教师的职业培训 | 第32-33页 |
| (二) 制定相关标准,严把心理教师从业关 | 第33页 |
| (三) 总结和交流各校工作经验,提供校际合作学习平台 | 第33页 |
| (四) 建立奖励机制,鼓励教师自我提高 | 第33-34页 |
| (五) 心理教师要积极主动自我提升 | 第34页 |
| 四、重视教师、学生和家庭的作用,构建完备的辅导网络 | 第34-35页 |
| (一) 注重教师心理健康,提升全体教师参与度 | 第34页 |
| (二) 开展学校-家庭教育模式 | 第34-35页 |
| (三) 设立学生心理委员,提供沟通渠道 | 第35页 |
| 五、以科研为先导,寻求专家的合作指导 | 第35-36页 |
| 注释 | 第36-3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
| 附录 | 第40-45页 |
| 1. 山东省荣成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(学生用) | 第40-42页 |
| 2. 山东省荣成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(教师用) | 第42-44页 |
| 3. 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(心理教师和分管领导用) | 第44-45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5-46页 |
| 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