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绪论 | 第11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5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21页 |
1.2.1 跨断层桥梁抗震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2.2 横向限位装置研究现状 | 第17-21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及内容 | 第21-22页 |
1.4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22-23页 |
2 基于OpenSEES平台的简支梁桥有限元建模 | 第23-41页 |
2.1 工程背景 | 第23-24页 |
2.2 简支梁桥有限元模拟 | 第24-36页 |
2.2.1 上部结构的模拟 | 第25页 |
2.2.2 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模拟 | 第25-29页 |
2.2.3 土-结构相互作用模拟 | 第29-33页 |
2.2.4 支座模拟 | 第33-35页 |
2.2.5 挡块的模拟 | 第35-36页 |
2.3 结构自振特性分析 | 第36-3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3 跨断层地震动的人工合成 | 第41-55页 |
3.1 速度脉冲模拟模型 | 第41-43页 |
3.2 地震动等效脉冲参数 | 第43-47页 |
3.3 跨断层地震地面运动的模拟 | 第47-53页 |
3.3.1 震级的确定 | 第47-48页 |
3.3.2 脉冲参数选取 | 第48-49页 |
3.3.3 高频底波选取 | 第49-50页 |
3.3.4 跨断层地震动合成 | 第50-5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4 设计地震作用下跨断层简支梁桥挡块参数的影响分析 | 第55-89页 |
4.1 挡块强度V | 第55-69页 |
4.1.1 支座位移 | 第55-63页 |
4.1.2 墩顶及梁端位移 | 第63-66页 |
4.1.3 墩底响应 | 第66-69页 |
4.2 初始间隙s | 第69-82页 |
4.2.1 支座位移 | 第69-76页 |
4.2.2 墩顶及梁端位移 | 第76-80页 |
4.2.3 墩底响应 | 第80-82页 |
4.3 挡块变形延性能力 | 第82-86页 |
4.3.1 支座位移 | 第83-84页 |
4.3.2 墩顶及梁端位移 | 第84-85页 |
4.3.3 墩底影响 | 第85-8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86-89页 |
5 罕遇地震作用下跨断层简支梁桥挡块参数的影响分析 | 第89-121页 |
5.1 挡块强度V | 第89-101页 |
5.1.1 支座位移 | 第89-95页 |
5.1.2 墩顶及梁端位移 | 第95-98页 |
5.1.3 墩底响应 | 第98-101页 |
5.2 初始间隙s | 第101-114页 |
5.2.1 支座位移 | 第101-108页 |
5.2.2 墩顶及梁端位移 | 第108-112页 |
5.2.3 墩底响应 | 第112-114页 |
5.3 挡块变形延性能力 | 第114-118页 |
5.3.1 支座位移 | 第114-116页 |
5.3.2 墩顶及梁端位移 | 第116-117页 |
5.3.3 墩底响应 | 第117-11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18-121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121-123页 |
6.1 结论 | 第121-122页 |
6.2 展望 | 第122-12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3-129页 |
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29-133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