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普通高中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现状、问题及对策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3页 |
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| 第9-13页 |
一、国际上先修课影响力与日俱增 | 第9-10页 |
二、我国也已有初步尝试 | 第10页 |
三、大学先修课程的意义被逐步认可 | 第10-12页 |
四、当前先修课程的发展困难重重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3页 |
一、研究目的 | 第13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3页 |
第三节 文献综述 | 第13-20页 |
一、国外先修课程的相关研究 | 第13-16页 |
二、国内先修课程的相关研究 | 第16-20页 |
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 | 第20-21页 |
第五节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1-22页 |
一、普通高中 | 第21页 |
二、大学先修课程 | 第21-22页 |
第六节 研究的难点及创新之处 | 第22-23页 |
一、研究难点 | 第22页 |
二、创新之处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我国普通高中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现状 | 第23-37页 |
第一节 各界对大学先修课程的认同情况 | 第23-26页 |
一、学生:几人欢喜几人愁 | 第23-24页 |
二、教师和教育管理者:褒贬不一 | 第24-26页 |
三. 家长们:尊重孩子却难掩担忧 | 第26页 |
第二节 国内大学先修课程的开设方式 | 第26-29页 |
一、高校送课上门 | 第26-27页 |
二、联手合办实验班开先修课 | 第27-28页 |
三、大学面向高中设科研基地授课 | 第28-29页 |
第三节 国内大学先修课程的开课类型 | 第29-32页 |
一、学科基础类课程 | 第29-30页 |
二、职业技能类课程 | 第30-31页 |
三、研究实践类课程 | 第31页 |
四、兴趣特长类课程 | 第31-32页 |
第四节 大学先修课程的评价及结果使用 | 第32-37页 |
一、评价方式开放性 | 第32-33页 |
二、结果使用多样性 | 第33-37页 |
第三章 我国大学先修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7-48页 |
第一节 缺乏强有力的领导 | 第37-39页 |
一、未建立全局性的领导机构 | 第37-38页 |
二、教育行政部门角色不明确 | 第38-39页 |
第二节 遭到社会各界广泛质疑 | 第39-43页 |
一、高校提前抢优质生源 | 第39-40页 |
二、新课程增加学生负担 | 第40-42页 |
三、产生新的不公平 | 第42-43页 |
第三节 实施面临众多尚未解决的问题 | 第43-48页 |
一、缺乏完善的课程规划 | 第43-45页 |
二、缺乏统一的学分认定方式 | 第45页 |
三、缺乏有效的课程结果使用方式 | 第45-46页 |
四、缺乏系统的教师培养 | 第46-48页 |
第四章 我国大学先修课程的发展建议 | 第48-57页 |
第一节 建立长久的合作机制 | 第48-50页 |
一、促使高校主动参与 | 第48-49页 |
二、推进中学内生发展 | 第49-50页 |
第二节 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| 第50-51页 |
一、明确课程目标 | 第50页 |
二、选择课程内容 | 第50-51页 |
三、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 | 第51页 |
第三节 推行配套的考核制度 | 第51-53页 |
一、建立统一的学业评价机制 | 第52-53页 |
二、建立全国性学分认定机制 | 第53页 |
第四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| 第53-57页 |
一、落实教师的选择 | 第54-55页 |
二、推进教师的培训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附录 | 第60-63页 |
后记 | 第63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