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其他化学工业论文--发酵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发酵工艺论文

代谢工程改造谷氨酸棒杆菌生产5-氨基乙酰丙酸

中文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1章 文献综述第10-21页
    1.1 5-氨基乙酰丙酸的简介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5-ALA的理化性质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5-ALA的稳定性第10-11页
    1.2 5-ALA的应用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5-ALA在医学上的应用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5-ALA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第11-12页
    1.3 5-ALA的生产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化学法合成5-ALA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微生物法合成5-ALA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1 5-ALA的生物合成途径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1.1 C4途径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1.2 C5途径第14-17页
    1.4 血红素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血红素的生理功能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谷氨酸棒杆菌血红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第17-18页
    1.5 选题背景及主要技术路线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选题背景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思路第20-21页
第2章 血红素合成途径扰动对5-ALA合成的影响第21-49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21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菌种和质粒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仪器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实验试剂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培养基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溶液第26-27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27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谷氨酸棒杆菌感受态的制备与转化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质粒DNA提取(碱裂解法)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DNA片段的扩增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DNA片段的纯化和回收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8 酶切和酶连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9 菌落PCR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0 谷氨酸棒杆菌基因敲除以及弱化步骤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1 发酵液中菌体浓度和葡萄糖浓度的测定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2 发酵液中5-ALA的测定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3 发酵液中有机酸的测定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4 发酵液中氨基酸的测定第38-39页
    2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9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heme合成途径部分基因的弱表达对5-ALA合成的影响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heme合成途径部分基因诱导表达对5-ALA合成影响第43-48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48-49页
第3章 谷氨酸棒杆菌5-ALA运输蛋白鉴定与过表达第49-55页
    3.1 实验材料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菌种与质粒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验仪器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实验试剂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培养基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溶液第50页
    3.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谷氨酸棒杆菌5-ALA运输蛋白的鉴定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谷氨酸棒杆菌5-ALA运输蛋白的过表达第51-53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53-55页
第4章 甘氨酸途径对5-ALA合成的影响第55-62页
    4.1 实验材料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菌种与质粒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实验仪器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实验试剂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培养基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溶液第56页
    4.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甘氨酸是5-ALA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因素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丝氨酸添加对5-ALA合成的影响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glyA反应对5-ALA合成的影响第59-61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61-62页
第5章 C5途径外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对5-ALA合成的影响第62-68页
    5.1 实验材料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菌种与质粒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实验仪器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实验试剂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培养基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溶液第63页
    5.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3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C5途径引进对5-ALA合成的影响第63-67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67-68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8-70页
    6.1 结论及创新点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主要结论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创新点第69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69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9页
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第79-80页
附录第80-82页
致谢第82-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两亲性喜树碱前药的合成、自组装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
下一篇:LysR家族调控因子FkbR1及其靶基因提高子囊霉素产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