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劳动合同法之社会法属性论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9-11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| 第12-14页 |
第2章 劳动合同法与社会法释义 | 第14-22页 |
·劳动合同法释义 | 第14页 |
·社会法释义 | 第14-22页 |
第3章 劳动合同法属性理论之争 | 第22-26页 |
·劳动合同法属性概说 | 第22页 |
·公法说 | 第22-23页 |
·私法说 | 第23-24页 |
·社会法说 | 第24-26页 |
第4章 劳动合同法社会法属性之证成 | 第26-36页 |
·劳动合同法社会法属性的生成 | 第26-28页 |
·劳动关系的属性 | 第28-30页 |
·兼具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属性 | 第29页 |
·兼具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的属性 | 第29-30页 |
·劳动合同的属性 | 第30-36页 |
·劳动合同的普遍性 | 第31-32页 |
·劳动合同的特殊性 | 第32-36页 |
第5章 我国劳动合同法社会法属性之考察 | 第36-48页 |
·我国劳动合同法社会法属性的历史演进 | 第36-39页 |
·计划经济下的公法属性 | 第36-37页 |
·市场经济下的社会法属性 | 第37-39页 |
·我国劳动合同法社会法属性的定位依据 | 第39-44页 |
·现实背景 | 第39-42页 |
·立法依据 | 第42-44页 |
·我国劳动合同法社会法属性的制度表达 | 第44-48页 |
·劳动合同订立和履行 | 第44-46页 |
·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 | 第46-48页 |
结论我国劳动合同法定位社会法之反思 | 第48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