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8-9页 |
(一) 朗读回归是继承语文优良教学传统的需要 | 第8页 |
(二) 朗读回归是贯彻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 | 第8-9页 |
(三) 朗读回归是纠正应试教育偏向的需要 | 第9页 |
二、多角度审视朗读对中学生个性发展的价值 | 第9-14页 |
(一) 有利于优化语音面貌 | 第9-11页 |
1. 纠正阴平调调值偏低 | 第10页 |
2. 纠正去声调低声弱显 | 第10页 |
3. 纠正调值错读 | 第10-11页 |
(二) 有利于体验语文美感 | 第11-12页 |
1. 感受文学作品的形象美 | 第11-12页 |
2. 品味文章的含蓄美 | 第12页 |
3. 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| 第12页 |
4. 享受书面文字的音调美 | 第12页 |
(三) 有利于积累语文资源 | 第12-14页 |
1. 丰富的语文资源 | 第13页 |
2. 资源在于积累 | 第13-14页 |
三、鞍山地区初中生朗读能力及初中朗读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| 第14-19页 |
(一) 调查的基本情况概述 | 第14页 |
(二) 调查的内容及结果呈现 | 第14-17页 |
1. 对学生的调查 | 第14-16页 |
2. 对教师的调查 | 第16-17页 |
(三) 分析及结论 | 第17-19页 |
1. 朗读认知极度欠缺 | 第17-18页 |
2. 朗读活动缺乏空间 | 第18页 |
3. 朗读指导方法不足 | 第18-19页 |
4. 教师朗读水平不高 | 第19页 |
四、打造有效朗读教学的措施探索 | 第19-37页 |
(一) 转变观念,重建认知 | 第19-21页 |
1. 转变学校领导及教师的观念 | 第19-20页 |
2. 转变学生的观念 | 第20页 |
3. 转变家长及社会观念 | 第20-21页 |
(二) 转变机制,给出空间 | 第21-24页 |
1. 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 | 第21-22页 |
2. 开设专题课 | 第22-23页 |
3. 增设朗读考试 | 第23-24页 |
(三) 加强朗读方法指导 | 第24-31页 |
1. 朗读的基本方法 | 第24-26页 |
2. 加强语法教学,培养语感 | 第26-27页 |
3. 多媒体辅助朗读教学 | 第27-28页 |
4. 结合文体特征,进行朗读指导 | 第28-31页 |
(四) 提高教师朗读教学水平 | 第31-37页 |
1. 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 | 第31-32页 |
2. 提高教师朗读示范水平 | 第32-34页 |
3. 提高教师的朗读评价水平 | 第34-36页 |
4. 提高教师朗读辅导水平 | 第36-37页 |
结论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
附录A 调查问卷(学生) | 第40-41页 |
附录B 调查问卷(教师) | 第41-42页 |
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