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24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有砟轨道动力模型概述 | 第10-15页 |
1.2.1 集总参数模型 | 第10-12页 |
1.2.2 连续支承梁模型 | 第12-13页 |
1.2.3 离散点支承梁模型 | 第13-15页 |
1.2.4 有限元模型 | 第15页 |
1.3 虚拟激励法及其在结构随机振动分析中的应用 | 第15-18页 |
1.4 有砟轨道结构缺陷的主要类型及其研究现状 | 第18-22页 |
1.4.1 扣件失效 | 第19页 |
1.4.2 轨枕吊空 | 第19-21页 |
1.4.3 路基不均匀沉降 | 第21-22页 |
1.5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22-24页 |
2 有砟轨道垂向动力模型的建立 | 第24-38页 |
2.1 有砟轨道结构建模的原则 | 第24-25页 |
2.2 有砟轨道垂向动力模型 | 第25-26页 |
2.3 有砟轨道结构的振动微分方程 | 第26-30页 |
2.4 模型参数的确定 | 第30-32页 |
2.5 模型单元的选取 | 第32-35页 |
2.5.1 Beam3梁单元 | 第32-34页 |
2.5.2 Mass21质量单元 | 第34-35页 |
2.5.3 Combin14线性弹簧-阻尼单元 | 第35页 |
2.6 列车荷载模拟及其功率谱 | 第35-37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3 虚拟激励法原理及在ANSYS中的实现流程 | 第38-51页 |
3.1 虚拟激励法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| 第38-42页 |
3.1.1 虚拟激励法的基本原理 | 第38-40页 |
3.1.2 虚拟激励法与传统算法的比较 | 第40-42页 |
3.2 移动随机荷载下结构响应的虚拟激励法 | 第42-44页 |
3.3 虚拟激励法在ANSYS中的实现流程 | 第44-46页 |
3.4 数值算例 | 第46-50页 |
3.4.1 本文方法的数值验证 | 第46-47页 |
3.4.2 移动随机荷载数目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分析 | 第47-5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4 扣件失效对轨道结构随机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| 第51-61页 |
4.1 扣件失效的模拟方法与计算方案 | 第51-52页 |
4.2 单个扣件失效和连续两个扣件失效的计算分析 | 第52-56页 |
4.3 不连续两个扣件失效的计算分析 | 第56-58页 |
4.4 扣件失效的影响范围分析 | 第58-6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5 轨枕吊空对轨道结构随机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| 第61-72页 |
5.1 轨枕吊空的模拟方法与计算方案 | 第61页 |
5.2 单个轨枕吊空和连续两个轨枕吊空的计算分析 | 第61-67页 |
5.3 不连续两个轨枕吊空的计算分析 | 第67-69页 |
5.4 轨枕吊空的影响范围分析 | 第69-70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6 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轨道结构随机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| 第72-82页 |
6.1 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模拟方法与计算方案 | 第72-73页 |
6.2 路基不均匀沉降的计算分析 | 第73-78页 |
6.3 三种不同缺陷类型对轨道结构随机振动特性影响的比较 | 第78-81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82-86页 |
7.1 结论 | 第82-84页 |
7.2 展望 | 第84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91-92页 |
致谢 | 第92-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