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汉语语文论文--作文论文

高考开放性命题下中学作文教学研究

中文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绪言第10-14页
    (一)选题的必要性第10页
    (二)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国外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2.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(三)研究价值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理论价值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2.实践价值第12-13页
    (四)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文献研究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个案分析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3.图表统计法第13-14页
一、高考开放性命题含义及特点第14-21页
    (一)高考开放性命题的含义第14-15页
    (二)高考开放性命题的特点第15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命题立意及文体的开放性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命题类型的开放性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命题内容的开放性第19-21页
二、高考开放性命题的理论依据第21-25页
    (一)后现代教育观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崇尚开放性,鼓励创造性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崇尚主体性,尊重差异性第21-22页
    (二)生活教育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(三)多元解读理论第23-25页
三、高考开放性命题下中学作文教学审视第25-34页
    (一)高考开放性命题的应用轨迹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从命题形式看开放性命题的发展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从文体要求看开放性命题的发展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从思维品质看开放性命题的发展第28-29页
    (二)高考开放性命题对中学作文的积极导向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考与教有契合,引导作文教学落实新课标理念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贴近学生心灵,引导作文教学关注学生真实情感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理性思辨凸显,引导作文教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第30-31页
    (三)高考开放性命题对中学作文教学的消极影响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模版范文训练,学生失去作文写作的内在动机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文体意识淡化,写作基本功训练的缺失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智性分析缺失,教学忽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第32-34页
四、高考开放性命题的实施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示第34-43页
    (一)转变观念,在作文教学中确实落实新课程标理念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教师认识作文教学的必要性,树立“为表达而写作”的观念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赋予文以载“道”新的内涵,激发学生写作的内在动机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转变传统作文评价观念,利用外在强化方式维持写作兴趣第35-36页
    (二)立足于教学实践,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教师正确认识学生的认知水平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第37-39页
    (三)加强写作基本功的训练,引导学生始终有“文体意识”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认识到中学作文教学的基础性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基于序列化进行文体训练第39-40页
    (四)注重学生的积累,引导学生走出套话连篇的写作窘境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读什么: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经典,增加阅读积累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怎么读:教师引导学生读书有道,提高阅读效率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读写结合:教师引导学生将读与写结合,内化写作素材第41-43页
结语第43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4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第46-47页
致谢第47页

论文共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古代写作理论视阈下的中学作文教学研究
下一篇:大陆与台湾高中教材中文言诗文比较研究--以大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和台湾翰林版高中国文教材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