营口开发区人才引进政策的创新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一、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(一)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二、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| 第11-14页 |
(一)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| 第11-12页 |
(二)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| 第12-14页 |
三、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4-15页 |
(一) 研究思路 | 第14页 |
(二) 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(三)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、文献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2、实证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3、比较分析方法 | 第15页 |
四、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5-16页 |
(一) 创新之处 | 第15页 |
(二) 不足之处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| 第16-23页 |
一、人才相关概念 | 第16-18页 |
(一) 人才 | 第16-17页 |
(二) 高层次人才 | 第17-18页 |
(三) 人才流动 | 第18页 |
二、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8-23页 |
(一) 人力资本理论 | 第18-19页 |
(二) 人力资源理论 | 第19-23页 |
1、人力资源 | 第19-20页 |
2、人力资源管理 | 第20-21页 |
3、激励理论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营口开发区人才引进情况的现状分析 | 第23-32页 |
一、营口开发区人才需求状况 | 第23-25页 |
(一) 全区用人单位情况 | 第23-24页 |
(二) 2015年度人才需求情况 | 第24-25页 |
1、按人才需求层次的行业划分 | 第24页 |
2、按行业需求的岗位数量划分 | 第24页 |
3、按人才需求的学历专业层次划分 | 第24-25页 |
二、营口开发区人才引进情况 | 第25-28页 |
(一) 人才引进情况 | 第25-26页 |
(二) 人才队伍的建设情况 | 第26-28页 |
1、搭建平台,不断的培育人才 | 第27页 |
2、加大措施,注重软硬环境建设 | 第27-28页 |
三、营口开发区人才引进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28-32页 |
(一) 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0页 |
1、人才分布不均 | 第28-29页 |
2、人才总量不足,层次不高 | 第29页 |
3、软环境建设乏力,吸引力不强 | 第29页 |
4、人才资源开发的意识不强,缺少复合型人才 | 第29-30页 |
(二)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0-32页 |
1、政府对人才引进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| 第30页 |
2、人才引进和服务水平不高 | 第30页 |
3、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| 第30-31页 |
4、 缺少信息化的人才引进和交流平台 | 第31页 |
5、对人才的保障机制不完善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加强人才引进的对策建议 | 第32-41页 |
一、构建科学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 | 第32-34页 |
(一) 建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| 第32-33页 |
(二) 坚持科学的人才发展理论依据 | 第33页 |
(三) 提高宏观调控的协调稳定性 | 第33-34页 |
(四) 完善制定人才政策的调研制度 | 第34页 |
二、创新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| 第34-39页 |
(一) 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渠道 | 第34-35页 |
1、利用龙头项目"招引人才" | 第35页 |
2 、以产业提升"聚集人才" | 第35页 |
3 、注重以人才"推荐人才" | 第35页 |
(二) 引进多类型的人才队伍 | 第35-37页 |
1、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| 第36页 |
2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| 第36页 |
3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| 第36-37页 |
4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| 第37页 |
5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| 第37页 |
(三) 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 | 第37-39页 |
1、提高薪酬待遇 | 第37-38页 |
2、提供生活保障 | 第38页 |
3、打造事业平台 | 第38页 |
4、加大精神激励 | 第38-39页 |
三、创造优质的人才引进环境 | 第39-41页 |
(一) 提高人才服务工作水平 | 第39页 |
(二) 提供优质工作和生活环境 | 第39-40页 |
(三) 建立稳定的人才交流环境 | 第40页 |
(四) 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| 第40-41页 |
结论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3页 |
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