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颜氏家训》尚质兼文主张的修辞学论析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引言 | 第11-18页 |
一、《颜氏家训》尚质兼文主张 | 第18-31页 |
(一)《颜氏家训》论尚质 | 第18-27页 |
1.尚质修辞思想上溯 | 第18-20页 |
2.颜之推的尚质主张 | 第20-24页 |
(1)“理致为心肾”——以“理致”为核心 | 第20-21页 |
(2)“气调为筋骨”——以“气调”为根本 | 第21-22页 |
(3)颜之推尚质主张的修辞学解说 | 第22-23页 |
(4)颜之推与先贤尚质思想异同比较 | 第23-24页 |
3.颜之推尚质观是一种自觉的修辞观 | 第24-27页 |
(1)明确求易避难修辞要求 | 第25-26页 |
(2)推崇典正的修辞风格 | 第26页 |
(3)兼取古今的修辞观 | 第26-27页 |
(4)以意驭气的语言追求 | 第27页 |
(二)《颜氏家训》论兼文 | 第27-31页 |
1.兼文修辞思想上溯 | 第28页 |
2.颜之推的兼文主张 | 第28-31页 |
(1)何为兼文 | 第28-29页 |
(2)为何兼文 | 第29页 |
(3)如何兼文 | 第29-31页 |
二、《颜氏家训》尚质兼文修辞思想成因 | 第31-39页 |
(一)尚质思想成因 | 第31-35页 |
1.传统文化与质实精神的需要 | 第31-32页 |
2.正本清源与矫正时弊的需要 | 第32-33页 |
3.现实需要和家族责任的需要 | 第33-35页 |
(二)兼文思想成因 | 第35-39页 |
1.社会风尚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2.儒家“文质彬彬”修辞思想的影响 | 第36页 |
3.文人身份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4.具象思维方式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三、颜之推尚质兼文的现代观照 | 第39-46页 |
(一)尚质兼文观与题旨情境理论之联系 | 第39-40页 |
(二)尚质观与消极修辞理论之联系 | 第40-41页 |
1.以意义为中心 | 第40-41页 |
2.以准确为目的 | 第41页 |
(三)兼文观与积极修辞理论之联系 | 第41-46页 |
1.颜之推的兼顾文采与陈望道的切合情境 | 第42-43页 |
2.《颜氏家训》辞格论与《修辞学发凡》的辞格论 | 第43-46页 |
(1)《颜氏家训》谈避讳 | 第43页 |
(2)《颜氏家训》谈用典 | 第43-46页 |
结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