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一、导论 | 第10-28页 |
(一)研究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2页 |
(二)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(三)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(四)文献综述 | 第13-28页 |
二、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28-33页 |
(一)研究思路 | 第28页 |
(二)研究方法的选择 | 第28-31页 |
(三)研究对象的选取 | 第31-32页 |
(四)研究者的角色与研究伦理 | 第32-33页 |
三、两位初中教师生成教学机智的故事 | 第33-45页 |
(一)面对学生的意外问答展现的教学机智 | 第33-38页 |
(二)针对学生的不当行为应对的教学机智 | 第38-41页 |
(三)教师的意外举动中迸发的教学机智 | 第41-45页 |
四、初中教师生成教学机智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5-57页 |
(一)主观因素 | 第45-51页 |
(二)客观因素 | 第51-55页 |
(三)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| 第55-57页 |
五、反思与启示 | 第57-64页 |
(一)教师生成教学机智的反思 | 第57-60页 |
1.教师教学机智的生成源自教师对教学情境的敏感 | 第57-58页 |
2.教师教学机智的生成基于对学生的关注及其体验的深刻理解 | 第58页 |
3.教师教学机智的生成关键在于教师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| 第58-59页 |
4.教师教学机智的生成体现了教师教学反思的水平 | 第59-60页 |
(二)教师生成教学机智的启示 | 第60-64页 |
1.科学的教学观与和谐的师生观是教师生成教学机智的观念先导 | 第60-61页 |
2.丰富的知识素养是教师生成教学机智的基础前提 | 第61页 |
3.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是教师生成教学机智的必要保障 | 第61-62页 |
4.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教师生成教学机智的心理基础 | 第62页 |
5.教学反思与交流学习是教师生成教学机智的主要路径 | 第62-64页 |
六、结语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附录 | 第69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